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標,在全面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發展商貿流通擴大消費的若干意見》(晉政辦發〔2015〕29號)的基礎上,現提出2015年促進消費若干措施如下: 一、促進網絡消費 (一)積極培育電子商務平臺企業。 對將總部設在山西境內的、新增加的大型電商平臺企業(年網絡零售額超過1億元〔含〕以上),經商務等主管部門認定,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與“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不重復獎勵)。 (二)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在全省選擇8個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每個縣給予1850萬元的財政支持。發揮供銷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網絡優勢,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消費。重點支持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開展電商培訓,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主渠道。 (三)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做大做強。 對2015年網上零售額500萬元(含)以上的新納統并經統計部門認定的限額以上網絡零售企業,劃分區間并按獎勵系數給予獎勵,單家企業獎勵資金上限為100萬元。對已納入統計、在2015年度網上零售額增速高于(含)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平均增速3倍的限額以上網絡零售企業,劃分區間并按獎勵系數給予獎勵,單家企業獎勵資金上限為100萬元(獎勵額度見附件2)。 (四)支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 組織500家外貿企業免費入駐誠商網和敦煌網,加大宣傳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對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廣告宣傳、網絡營銷等發生的費用,給予70%的補貼。 二、引導綠色消費 (五)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推進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對于單位產品耗能、耗水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的企業,給予綠色低碳認證,通過定期舉辦綠色低碳產品推薦交流會,加大推廣力度。對我省生產的節能環保產品,爭取列入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支持流通企業與綠色低碳生產企業對接,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認真總結太原市綠色公交自行車系統的成功經驗,并向全省逐步推廣。加大政府采購目錄中節能環保產品所占比例,對于綠色低碳產品生產企業給予電價、能源價格傾斜照顧。向全社會大力宣傳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家居、高能效家電和綠色出行,實施階梯電價、階梯天然氣價,培育低碳生活習慣。在全省創建21個國家綠色示范市場,在商品準入、經營環境、管理應用等方面起到示范效應,給予創建企業每家7.5萬元培訓和認證經費支持。 (六)加快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 推進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減少排放,拉動新車和二手車銷售,對提前淘汰的黃標車及老舊車給予最高1.98萬元的補貼。 三、提升服務消費 (七)發展城鄉綜合服務網點。 優化社區商業網點、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業態配置,支持綜合性商業網點建設。引導大型企業承辦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對建成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每個給予30萬元的財政補貼。 (八)擴大生活服務業消費。 提升早餐工程建設水平,建設35個中央廚房和1000個早餐示范店。打造特色夜市場、特色商業街區、餐飲聚集區。支持生活服務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訂店取、預約上門、社區配送等服務。對全省家政服務人員進行培訓,給予資金補助。 四、改善農村消費 (九)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依托山西省投資集團利用9000萬財政專項資金開展政府股權投資,支持建設具有檢測、預冷、分選、加工、冷藏、配貨等功能的產地集配中心。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綜合性加工配送中心。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通過改造提升基層供銷社及便民店,拓展服務功能,擴大消費渠道。引導大型商貿企業在農村建設網點和配送中心。 (十)完善大晉中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打破行政隸屬界限,整合農產品市場資源,“點、線、面”結合,打造高效農產品流通鏈條,暢通農批對接主渠道。深入開展農超對接,發展社區直供直銷模式,推進網上對接平臺建設,減少流通環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十一)推進農村流通信息化建設。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