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News 9月16日消息(記者 張琳)外賣、家政、維修等O2O項目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大眾面前,而以Airbnb的經濟共享模式來做吃穿住行的公司也越來越多。但是,居家養老行業卻甚少有創業者涉足。在這種情況下,孫黎創建了“陪爸媽”,殺入這一領域。 據孫黎介紹,陪爸媽是一家居家養老O2O平臺,平臺利用共享經濟的方式切入居家養老行業,陪爸媽聚合數百名醫護人員進入社區,進行屬地化鄰診,來解決老人對健康管理的需求。 談前景:居家養老是藍海市場 孫黎認為,相對于其他O2O領域,居家養老O2O仍是一片藍海,發展空間很大。 市場規模方面,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78億人,占總人數的13.26%。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人,占到總人口數的18%。 在孫黎看來,,如果將人的一生以年齡來劃分,則是:0—6歲為母嬰階段、6—18歲為教育階段、18—25歲為高校到白領階段、25—30歲為職場和婚慶階段,而到了30歲之后是另一個循環,因為用戶會陪伴子女進行0—30歲的經歷。而在60歲之后,用戶需求則會從衣食住行演變為過度到醫(健康醫療)師(擁抱互聯網)助(各類上門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年用戶的服務周期更長,粘性也更強。 談項目: 用共享思維解決老年用戶需求 孫黎表示,陪爸媽用共享經濟切入居家養老行業,在陪爸媽平臺上,聚攏了社區附近的年輕人、低齡老人以及專業人士,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陪爸媽聚集了數百名醫護人員進入社區,進行屬地化的“社區醫生上門檢查 + 社區醫院陪診”,來解決老人對健康管理的剛需。具體做法是,公司吸引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護人員入駐,實現30—45分鐘上門輕問診,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務。 針對醫護人員進駐原因,孫黎以北京舉例道,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現狀是,行業規模有2萬名醫護人員,但是他們的工作飽和度和收入都嚴重不足,他們也缺乏社會認同感。 除了社區醫護人員之外,在陪爸媽平臺上還匯集了大量養老和護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作為“健康管家”。健康管家的職能是,在用戶提出服務需求后,他們會首先前往其家中對老人情況進行初步判斷,決定是否需要醫護人員接入。 另外,健康管家也會提供診療咨詢、康復護理、慢性病管理等及時性服務。對于這一服務,孫黎表示,老齡辦2014年城鄉老年人口健康狀況數據顯示,82%的老人患有慢性病。陪爸媽對健康管家的技能、禮儀、流程等進行培訓,管家上崗后,會根據用戶日常生活習慣、身體狀況等提供慢性病預防知識,并及時反饋健康數據。 此外,陪爸媽還根據用戶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組織相應的各類活動,以此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談行業:探索多,成功案例少 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而在國內,雖然養老概念很早就開始受到關注,但是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出現的成功案例也非常少。 在我國的居家養老領域,主要的模式大致分為兩種,第一,以智能穿戴設備為基礎的智能養老O2O平臺,這一類是以智能硬件為基礎,向社區服務人員、老人親屬提供相應數據;第二,以老年人消費品為基礎的電商O2O服務平臺,此類養老O2O服務模式更多從老年人生活消費為出發點,是通過老年人對于日常用品的消費粘性,線上銷售,線下到店自提的電商O2O模式。 對此,孫黎認為,國內居家養老行業發展較慢,是因為一方面很多行業一直處于炒作概念的狀態,并沒有為老人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服務;另一方面,服務于老年人的公司雖多,但是很少有能夠抓住用戶剛需的企業出現。 在孫黎看來,在居家養老領域,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將分散的服務項目進行整合,從而讓公司更清晰的看到用戶需求。 對于以后的發展規劃,孫黎表示,公司將完善對老年人疾病提供專項服務和管理計劃,對平臺中的老年人進行分析與匹配,為老年人提供精確、優質的個性化社區服務。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