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個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或看書讀報,或吃著水果,或談天說地,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閱覽室里,時事、文學等各類書籍、報刊擺放整齊;休息室里,躺椅、電視機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6月25日一早,75歲的李煥民老人準時來到太原市尖草坪區的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泡上一杯熱茶,順手攤開報紙,開始了一天的悠閑生活?!霸缟铣鲩T,晚上回家。每天到這里會友娛樂鍛煉身體,就像上班一樣有規律。” 像李煥民一樣喜歡待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并不少。活動室里,七八個老人正圍坐在一起,或看書讀報,或吃著水果,或談天說地,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閱覽室里,時事、文學等各類書籍、報刊擺放整齊;休息室里,躺椅、電視機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棋牌室里,象棋、撲克等休閑用品應有盡有……生活在這里的老年人幸福指數很高。原因何在?老人們會樂呵呵地給出答案——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事實上,對于這家運行已一年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的大爺大媽們都親切地稱為“養老服務站”。對于這種居家養老新體驗,業內人士佩服地稱為“江陽模式”。
現狀:居家養老為最佳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養老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多年來,我省養老服務大致有兩種模式,一是養兒防老。由于社會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加之獨生子女的影響,家庭養老能力變弱,而中青年家庭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照料老人已經力不從心。二是社會養老。太原市共有養老機構53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只有4個,民辦養老機構22個,農村養老機構27個。在這些養老機構中,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先進,管理規范,但由于養老機構不足,床位太少,平均千名老人只有12.4張床位,普通老人想住排不上隊;公寓式民辦養老機構價格高,能自理的老人每張床位每月1800元,普通老年人住不起;有一些民營和農村養老機構設施簡陋,條件比較差,老年人住在這里子女不放心。 隸屬于太原市尖草坪區的江陽社區,有常住人口1.2萬余名,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000余人。在這些老人中,空巢老人、疾病老人達1500人。養老問題顯得異常突出。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千好萬好,不如近鄰好。”許仙梅老人的說法代表了大多數老人對于養老問題的想法——能在家里養老是再好不過的事。 所幸的是,2014年5月5日,一項醞釀已久的養老服務項目——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啟動運營。 在采訪中,對于這個成立一年多的養老服務中心,資深晉劇票友許仙梅老人贊不絕口:“大家都特別愛來這兒,像我們這些戲曲迷們每禮拜都會組織三場活動,別看這里占地面積不大,吸引力可不小,比如向陽店、南崗等附近四五個村的老年人也都對這里特別著迷……” 家住江陽社區的郭振馨老人更看重這里的“老年餐桌”。 “老伴五年前走了,孩子每天早出晚歸,顧不上給我做飯,我一個人在家,也不愿意開灶,來這里吃飯,花錢不多,還能品嘗不同菜肴,挺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還開發了老年用品市場,設立了老年用品商店,同類商品價格比市場上低10%左右,每天都有眾多老人前來購物,增強了中心的“造血”能力。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之所以受到老年人的喜愛,是因為其集閱覽室、棋牌室、日間照料室、理療室、老年商店等于一體,可以向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日間托養、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等服務。而其深層次原因在于符合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老人們想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服務中心聯系旅行社,組織老人天南海北走天下;老人們身體不適臥病在床,服務中心組織志愿者上門服務,噓寒問暖…… “不離鄉、不離家、不離親,這樣的居家養老方式讓我們滿意!”老人們紛紛表示。
模式:整合資源聚合力
談到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不得不提起其創辦人李金泉。今年78歲的他,上世紀末從江陽化工廠退休后,通過開辦駕校積累了創業的第一桶金。隨后,他又成立了山西金盛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涉足家政服務業……在李金泉心中,哪個老哥們愛編順口溜?哪個老同事身體有病?哪個老朋友子女總不能陪伴身邊?他心里都一清二楚。 “老人有‘三怕’,怕做飯、怕生病、怕寂寞。而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狀況卻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苯柹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創辦人李金泉說,自己也是老人,最了解老人的心,因此就想為老人們建一個吃飯、活動、休息的地方。 那么,是開設養老院還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段時間,李金泉為此頗費思量。于是,他圍繞老年人的思想觀念、心理訴求、生活狀況展開了調研。“在我國目前龐大的老年人口中,有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約7%的老年人在社區享受日間照料和托老服務,只有一小部分老年人希望進到養老院得到專業的醫療和護理。”他調研后認為,“居家養老”是江陽社區老年人最喜愛的養老方式。 就這樣,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構思在李金泉腦海中成型,并很快付諸實踐。2014年5月5日,李金泉出資百萬元,改造了江陽勞動服務公司第一個閑置廠房,建起了面積達956平方米的江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雖然,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剛剛起步,力量有限,但相比較于之前的居家養老服務,新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更顯多元。據了解,為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居家養老模式,服務中心從一開始便針對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少、服務質量不高、發展難以為繼的現狀出招,最終形成居家養老服務的三個特色——為增強服務能力,服務中心與山西金盛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合作,以家政服務業為主要內容的家庭保潔、衣物洗滌、病患護理、家庭水電維修等服務有了保障;聯合江陽職工醫院,添加了健康管理、疾病防治、老年病房服務、心理疏導等內容;聯合江陽快餐店,老年餐的制作與配送沒有了后顧之憂。 “居家養老模式,進一步合理配置了社會資源,實現了養老成本和各類資源的共贏。同時,‘就近養老’的方式也更符合中國傳統養老觀念,使養老不脫離家庭,讓老年人有歸屬感,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崩罱鹑錆M信心地表示。
未來:大力開拓發展空間
江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經成立一年多,目前來看,還僅僅是個公益事業,養老服務中心的大多數都屬于免費服務,剩下的只收成本。 以開辦老年餐桌為例,首先要完善硬件設施,其次是水暖電氣供應費用和炊事員、服務員的工資以及購買各種蔬菜、肉食、調料等費用,如果把這些費用按照市場價格攤入成本,每人每頓飯的標準至少在15元以上,老年人根本承受不了。服務中心雖然取得了駐地企業的支持,制作老年餐,免收能源費,把每人每頓飯的標準降低到10元,經營了4個月接待200余人次就餐,但粗略計算,10個餐桌共虧損1500余元。值得欣喜的是,這一顧慮將隨著市政府推出的建立老年餐桌的民生項目計劃而消除。 采訪中,不少關心和關注著居家養老服務的人士紛紛表示,長遠來看,居家養老工作更多是需要通過養老企業承擔的,雖然政府會購買服務、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但個人也要適當買單,最終成為一種產業。居家養老的社會服務屬性決定了該行業是微利行業的性質,因此,政府購買服務是這些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養老企業的突出優勢是能夠提供更專業的服務,而且也能從中尋找到利潤空間,所以政府需要加以鼓勵、引導,并給予企業一定的自主經營空間。 同時,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專業服務人員,應該納入社會工作者范圍,享受社工待遇,使他們勞動更有尊言,更加體面。這些人員多數都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直接影響了養老服務水平提升,因此在走上崗位之前,先得加強從業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本報記者 桑莉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