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一位朋友的朋友曾找我詢問過什么掃地機器人值得推薦,他列出了幾個目前很主流的掃地機器人品牌,無論技術標桿還是電商銷量王牌都在其中。但是在我為他推薦之前,先反問了一個問題,你想要掃地機器人幫你做什么? 
掃地機器人就是替代你掃地? 這樣的觀點需要重新認知 “這還不簡單,給我掃地呀,這樣就不用拖著吸塵器到處走了,多省心”。類似這樣的聲音確實有很多,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戶是幫助老人購買掃地機,并寄希望可以減輕老人的家務負擔,相信但凡想要購買掃地機器人的用戶都會產生這樣的主觀印象。但是,在下單購買之前,最需要了解的不是哪個產品更好,而是掃地機是否適合自己的居家環境下使用。 
掃地機的清掃結構,滾刷下方是吸塵口,從滾刷間隙看可吸入的垃圾尺寸不會很大 掃地機器人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掃地,但需要理性認知它的清掃范圍。目前主流掃地機器人的清掃結構包括邊刷、滾刷以及吸塵口,邊刷相當于掃帚,他主要是將地面浮塵、碎屑帶到掃地機的底部,接下來吸塵口處的負壓吸力會將拉近帶到集塵盒中。滾刷是中高端掃地機的專屬配置,正反雙方向轉動的他們比邊刷的清掃力更強,能夠“抓”取一些附著力較強或者尺寸更大一些的生活垃圾,垃圾最終也是被收納到塵盒里。 
大的紙屑是無法通過吸塵口被吸入的 上面只是說的原理,如果你使用過過著研究過它的清掃結構會發現掃地機器人的吸塵口面積都不算大,指望著吸入體積遠遠大于它吸塵口的紙團、堅果殼是沒有可能了。一般而言 ,掃地機能夠應對的僅僅是浮塵和一些瓜子殼大小的碎屑,它更適合那些定期打掃而且室內并不太臟的環境。 看到這里呢,各位在購買之前應該形成了淺顯的理性認識,掃地機器人不是能夠讓你完全擺脫居家清掃的高科技產品,它的清掃對象以灰塵和碎屑為主。 當你能夠接受上述的初始認知后,或許早就按耐不住下單購買并開始投入體驗了,接下來可能面臨一個問題是怎么去選產品,看著電商頁面上這么多聽過沒聽過的品牌一定會讓你頭疼。 掃地機器人的選擇? 最好是以自家環境為準選擇配置 在我看來,正如室內裝修不會出現雷同方案一樣,掃地機器人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也需要差異化選擇。舉個例子: 如果您家中電視柜腿的高度只有11厘米,這時候你選擇了一款11厘米以上掃地機器人意味著沒法讓它清理電視柜底部的衛生死角了,如果這樣將喪失掃地機器人的一大先天優勢。 
掃地機器人的“通過性”與高度息息相關 對于最為重要的清掃結構,如果是同等價位,建議邊刷+滾刷+吸塵的機器人優先于僅僅配置邊刷加吸塵的結構,至少我認為滾刷對清潔深度的幫助還是比較重要的,單純依靠掃地機的吸力局限性很高。 
擁有滾刷意味著需要清理它表面纏繞的毛發 說到清掃結構,如果您家中寵物較多,建議可以選擇邊刷加吸塵雙重結構的掃地機器人,因為普通毛刷肯定會被毛發所纏繞,這個問題在使用掃地機器人的用戶里被廣泛認可,每次掃地機清掃過后我們還得認為擇(zhai)下滾刷上的發絲,這將機器人能夠無人化保潔的優勢大幅透支。 目前很多掃地機器人會增加紫外線消毒、擦地等功能,我個人認為這些輔助功能有一定作用,但并非掃地機器人的核心工作范圍,因此如果價格差異不大可以選擇附屬功能較多的產品。差價過大就別太糾結這個問題了,掃地機有2-3段的清掃結構就足夠了。 配置超聲波探測的掃地機器人可以避免撞擊地面物品 如果你翻看各大品牌的掃地機器人產品介紹頁,他們往往會有一句類似于“遇到障礙物可以減速并躲避的功能”但實際上是這個功能的體驗度并不算高。目前絕大部分掃地機器人使用紅外探測引導行進,它遇到黑色踢腳線、透明的玻璃杯等物體時都會失效,在遇到垃圾桶或是地面上隨意擺放的玩具時,紅外傳感器的掃地機會以碰撞檢測的方式計算前方路線是否還能繼續行進。這一碰撞不要緊,掃地機器人將會帶著寶貝們的玩具到處兜風,回家看到散落各地的玩具一定后悔當時開啟掃地機器人了吧?地面雜物太多的環境并不適合使用掃地機器人。當然,如果地面只是擺放了一些零散的雜物或是有花盆等易碎物品,可以嘗試選擇超聲波傳感的掃地機器人。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