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科技國家隊在創新沃土上開枝散葉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

①脊柱手術機器人

②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超聲操控實驗。

③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走進非洲。
編者按
作為中國科學院系統內最年輕的研究單元之一,深圳先進院用短短9年的時間,在新型國立科研機構如何助力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廣闊試驗田上,不斷上演著“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圍繞建立國際一流的工業研究院的目標,深圳先進院瞄準健康與醫療、機器人、大數據、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方向,立足深圳,輻射全國,一張以應用需求為牽引的產研網絡日漸成型。
■本報記者 魯偉 見習記者 丁寧寧 通訊員 馮春
每年11月,深圳人津津樂道的高交會都會如期而至。來自科技、資本和產業的大集聚,讓這座創新之城足以成為全國的焦點。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參展高交會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高交會見證了深圳先進院這支科技國家隊的一路成長和嬗變。
“從2006年建院之初的5人團隊,發展到現在近2000人的規模,變化不可不謂巨大。”面對《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采訪,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不禁有些感慨。
作為中國科學院系統內最年輕的研究單元之一,深圳先進院用短短9年的時間,在新型國立科研機構如何助力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廣闊試驗田上,不斷上演著“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跡”。圍繞建立國際一流的工業研究院的目標,深圳先進院瞄準健康與醫療、機器人、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方向,立足深圳,輻射全國,一張以應用需求為牽引的產研網絡日漸成型。
2015年11月16日,以“創新創業 跨界融合”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深圳先進院圍繞低成本健康、高端醫學影像和智能機器人產業研發的相關產品,又一次成為展會的亮點和重頭戲。
無邊界創客學院曾獲總理點贊
在深圳高交會的現場,從深圳會展中心進門右轉,5號館二樓的創客專區吸引了不少觀眾眼球。本屆高交會繼續啟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作為中科院專館。
與往年展區不同的是,今年2層平臺專門開辟出一片創客展區。在創客展區中,觀眾可以接觸到人機交互、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輔助、環境監測等多領域跨界的創客項目,還可以在現場和各種新奇的創意產品進行互動。
這是中科創客學院在深圳高交會的首秀。雖然是首次亮相,但是中科創客學院背后其實大有文章。
就在一個月之前,2015“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雙創周”)在北京中關村舉行。中科創客學院的創客團隊經過五輪答辯和篩選,從全國20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躋身雙創周8個重點展示項目,接受總理檢閱。
最終,在雙創周上,由中科創客學院“生毛豆”“Dobot”和“樂美客”三個團隊聯合演示的“隔空看實時氣象”項目,引起李克強總理的極大興趣。
李克強總理對中科創客學院成員豎起大拇指,在為中科創客力量點贊的同時稱贊說:“中科創客學院是一所沒有圍墻、沒有邊界的‘大學’,希望你們不斷擴大輻射范圍,傳遞更多創業創新的基因密碼。”
而彼時的中科創客學院成立還不滿一年的時間。在談到其中的奧妙時,中科創客學院院長薛靜萍認為,創客學院倡導的這種留學歸國創業人員、在職工程師和在讀研究生的創業經歷,正是對于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思路的最好詮釋。
據介紹,成立于2014年11月的中科創客學院,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南山區政府、深圳創新投等的大力支持,學院實行“大資源、雙導師、三通道”的發展理念,即深圳先進院開放實驗室、開放科學家腦庫、開放科研成果,整合科研大資源,為創客提供最專業權威的支持;科學家、企業家雙導師,讓創客與科研、產業同步接軌,讓創新創業效率倍增;創業、就業、科研三通道,讓創客們可以自主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