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俊哲如今的樣子,誰能想到他曾流浪數年 四川新聞網巴中()9月6日訊 3歲父母離異,8歲離家出走,23次被送往救助站,曾多次因流浪乞討或砸車盜竊被公安機關處理教育,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年僅14歲的俊哲身上(化名)。 2015年6月17日,巴中市救助站走進來了一個“老熟人”,年僅14歲的俊哲因流浪盜竊被綿陽 ()警方送往綿陽市救助站,隨后俊哲被轉送到了巴中市救助站。說俊哲是“老熟人”,是因為這已經是他第23次進入巴中市救助站。 他會不會再次離開,會不會第24次走進救助站?這是巴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最擔心的問題。俊哲未來的路在何方…… 3歲父母離異 父親再婚遭遇繼母打罵 俊哲今年14歲,家住巴中市平昌縣得勝鎮獨柏村。在俊哲的腦海里,關于母親的記憶是模糊的,因為在他3歲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后來他也是聽爺爺說母親是東北人,和父親結婚后來到了平昌;再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母親離開他們,從此以后便失去了母親的消息。 “我不記得媽媽長什么樣子了,家里也沒有她的照片,但是我記得她對我很好。”俊哲說。 幾年后,家里迎來了新成員——俊哲的繼母。 據俊哲的姑父講,某一年春節,俊哲的父親從北京帶回來一個云南女人,后來這個女人就成了俊哲的繼母。不久,這個女人產下了一個嬰兒,從此俊哲便多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俊哲說,繼母來到家里后,他的生活就發生了變化,繼母動不動就會對他進行打罵教育。 “后媽對我太狠了,我只要犯一點錯誤就要挨打。有時候就拿凳子直接就扔過來,甚至還會不準我吃飯,那個時候我只有5、6歲。” 提起繼母,俊哲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奈甚至恐懼。 “他繼母是對他不好,經常給他吃自己吃剩下的飯菜,動不動就打孩子。這個孩子有時候也怪可憐的。”姑父也證實了俊哲的說法。 8歲離家出走來到巴中 長期靠乞討為生 2009年的一天,俊哲說“再也不愿意回到那個家”,于是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離家出走。“我餓著肚子走了兩天兩夜,從得勝到五木再到興文終于來到了巴中;巴中是離家最近最大的城市,所以我想到這里來闖一闖。” 但是離家出走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我睡過路邊,蹲過橋洞,吃過別人剩下的飯菜;有叔叔阿姨看我可憐,會給我幾塊錢或者一碗面吃。肚子很餓的時候,我就好想媽媽,媽媽要是在我就不會睡街邊,不會挨餓。” 時間一長,俊哲對陌生的大城市逐漸熟悉了起來,也結識了不少所謂的“兄弟”。為了生活,他們開始乞討,車站、步行街、菜市、商城,只要是人流量多的地方都會留下他們的身影。 “剛開始就是跪在廣場要錢,一天下來有時候有幾十塊,有時候只有一兩塊錢,吃飯都不夠。”因為乞討,俊哲多次被送到救助站。習慣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待不了幾天俊哲就會偷跑出來,重新又和他的“兄弟”混在一起。 由于乞討的錢遠遠不夠他們的花銷,俊哲跟著幾個年齡略長的孩子,開始在晚上砸車窗盜取車里的財物。“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干,但是大家都做,我不做也不夠意思。但我知道這樣做不對,心里也很害怕。” 就這樣,俊哲混跡在巴中的街頭,日復一日。因為盜竊,俊哲也曾被公安機關抓獲,由于未到法定年齡,警方只好又把他送往巴中市救助站。“有時候也麻痹了,知道年紀小,警察只能把我送到救助站。” “不過,救助站的叔叔阿姨對我真的挺好。”俊哲補充說。 6年23次走進救助站 忐忑中開啟新生活 今年6月17日,俊哲再次走進巴中市救助站。這一次,俊哲因為流浪盜竊,被綿陽警方送往綿陽市救助站,隨后被轉送到巴中市救助站。 巴中市救助站站長孫啟洋清楚地記得,這是俊哲有登記記錄第23次來到救助站,救助站早已成了他臨時的家。 “有時候是被公安送過來,有時候被其它救助站送過,也有他自己來的時候。自己來的時候,一般就是很多天沒吃飯,他就會主動過來。”孫啟洋說。 但這一次,看著已經14歲長成一個帥小伙子的俊哲,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都覺得,應該為俊哲的未來做點打算,“再也不能讓他出去乞討,或者做一些不對的事情了。否則,他的人生道路將會越走越偏。” 在救助站住了幾天,俊哲又要離開。孫啟洋把他留了下來。“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我們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也和他父親聯系上了,最終他告訴我們想學廚師。”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