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學生掌握和提升基本生活技能,今年電子科技大學全新開設了一門烹飪公選課程《知味》,專門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烹飪原料知識,教同學們川菜的制作工藝,包括四川的風味小吃。(9月4日《華西都市報》)
在當前應試教育競爭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一般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能夠參與廚房勞動的確實不多,尤其是對孩子獨立完成飲食制作上更是少之又少,甭說讓孩子單獨烹飪幾道集色香味于一體的菜肴,就連簡單做個蛋炒飯、下個面條什么的,恐怕大多孩子都不會。據筆者了解,目前很多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相當薄弱。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論是家長還是學校,在教孩子謀出路時,只注重其文化課,將來能考個什么樣的名校,或是以后做個白領、拿個年薪。對于學做家務,在廚房里學烹飪,總以為不是自己孩子所干的,甚至有人還以為家長和學校安排孩子學烹飪是“不務正業”,對此筆者卻不敢茍同。
筆者認為,從做學問而言,烹飪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手藝。長期以來,我們都習慣教孩子們從理論到理論,卻忽視了既動腦又動手的綜合能力。于是,在很多情況下,大學生畢業進單位時,理論上說得一套一套的,可一旦牽涉到具體實際操作時,他們往往就干瞪眼,沒轍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我們中華泱泱大國里,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有自己的悠久歷史,形成具有地方代表特色。如果不做番學問、下點功夫,那么對地方飲食文化只能停留在淺薄的意識中,幾年大學過后只能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因此,筆者認為,大學既是學知識的殿堂,也是各色文化的傳播地,每年從全國各地云集而來的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也要擔負著地方文化傳承、傳播的重任。
我想,假如我們每個大學都能結合地方特點,在大學開設烹飪課,不但教學生文化知識,而且還教會學生烹飪手藝,那么今后這些帶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就一定能夠在全國各地得到廣泛傳承、傳播和交流,以至于生根開花。這樣,不僅對推介飲食文化和提升地方知名度都大有裨益,同時對大學生自食其力、歷練人生也將起到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