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樹光用放大鏡查看魚鰾的紋理。
對潮州城的吃貨們來說,方樹光的名字絕對不陌生。而在以海鮮烹飪為特色的潮州菜中,魚鰾絕對是一種重量級的食材。當頂尖的潮菜師傅方樹光,遇到頂級的魚鰾時,便有了伯樂見到好馬般的欣喜。隨著現代捕撈業的發展,一些品種的魚鰾面臨越來越稀缺的局面。為了保護傳統潮菜食材的多樣性,近十年來,方樹光致力于魚鰾的收藏工作,家中收藏了超過110種不同種類的魚鰾。
緣起:搜集魚鰾當教具
昨天,記者登門前往拜訪方樹光。按了門鈴后,他的老伴開門把記者迎了進去,指著小書房低聲說:“他又在搗鼓那些魚鰾,說要準備上課的教學道具。”我們走進書房,看到方樹光正坐在朝陽的書桌前,左手舉著一個魚鰾,右手拿著一個放大鏡,正對著窗外的陽光看得入神。“最近新找到一種魚鰾,很適合紅燒,打算過幾天上課帶給學生看。”看到記者,他邊起身招呼我們邊解釋說。
拿魚鰾當教學道具,這是方樹光課堂上的體驗式教學。出生于廚藝世家的他,很早就在潮州廚藝界出了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潮菜的省級傳承人,也是潮州菜國家考評員,尤其使得一手出彩的刀工。1994年開始,他在韓山師范學校擔任烹飪專業客座教授,手下教出來的學生可說遍布潮州多家酒樓。教學生烹飪,他喜歡自己帶著食材去上課,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生怎么辨別食材,怎樣烹調出食材的原汁原味。
海鮮烹飪是潮菜的鮮明特色,而魚鰾又是潮菜菜譜中的傳統食材。然而,在對傳統菜譜進行總結時,方樹光意外地發現,許多海鮮菜譜中都用到了金龍魚鰾這種食材,但在今天的市場上這種魚鰾卻極為罕見。“我足足花了兩年,淘了許多干貨市場才最終找到金龍魚鰾。”這一次經歷讓方樹光意識到,隨著現代捕撈業的發展,一些魚類資源變得稀缺,如果不及時對一些稀缺魚鰾品種進行收集,以后可能就再也見不到那些魚鰾入菜了。于是,他開始了自己的魚鰾收藏之旅。
尋覓:家藏魚鰾超百種
從收藏第一個魚鰾金龍魚鰾開始,方樹光收藏魚鰾至今已經10年了。在他的書房里,靠墻擺著三個玻璃立柜,里面密密麻麻地擺放了他的全部魚鰾寶貝。走進他的書房,儼然就是一個魚鰾展館,有大如斗笠的花鰾,也有小如拇指的哲魚鰾,有長了兩條長須的金錢魚鰾,也有狀似葫蘆的葫蘆魚鰾,有中國罕見的金雞魚鰾,更有越洋而來的印尼長尾魚鰾。
“我家里收藏的魚鰾有110個品種,每個品種只有一兩個,但種類比較系統齊全。”方樹光得意地說,他家的魚鰾品種比全潮州最大的魚鰾銷售商擁有的還多。不過,為了收藏到更多品種的魚鰾,方樹光不僅淘遍了潮州的干貨市場,每次到外地甚至外國出差,都不忘到當地的干貨市場走走,去搜集一些珍稀的魚鰾品種。
幾年前,他應邀去新加坡參加烹飪學術會,休會期間,當別人正在徜徉于當地景點時,他卻把全部時間都用在逛干貨市場上。走了新加坡好幾家干貨市場后,他總算在最后一家市場的魚鰾堆里,淘到了赤嘴鰾,這是當地一種頗為金貴的魚鰾。他笑著告訴記者,如今許多朋友都知道他的一大愛好就是逛干貨市場,誰知道有新開的干貨店,也總會告訴他一聲,為他提供更多收集魚鰾的信息。
研究:魚鰾里有大學問
如果說收集魚鰾考驗的是腳下的功夫,那研究魚鰾考驗的則是肚子里的學問了。在方樹光看來,魚鰾是潮菜海鮮烹飪中的重要食材,如何找到“高大上”的魚鰾,是烹飪好魚鰾菜式的第一步。然而,在不少干貨市場上銷售的魚鰾,通常是一大堆雜亂堆放在一起的,或者僅僅進行了簡單的分類,要在萬千魚鰾中尋找到某一種珍貴稀缺品種的魚鰾,那靠的除了眼力還有見識。
從小耳濡目染學了不少魚鰾的知識,方樹光對魚鰾種類有了基礎的認識,在不斷的尋覓搜集過程中,他也常常主動向一些專業人士請教,不斷補充自己的魚鰾知識儲備。“怎樣判斷一個魚鰾的好壞,是看厚度大小還是看紋理細密程度,抑或是看成色,哪一些魚鰾有哪些要用價值,每一種都有每一種的學問,這都是慢慢捉摸出來的。”因為對魚鰾的愛好,他在魚鰾的鑒賞中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在一大堆魚鰾中,他經常能敏感的發現較為有價值的魚鰾品種。一些業內人士知道方樹光對魚鰾有些研究,也會帶著自己的魚鰾珍品前來找他鑒定,用方樹光自己的話說,這也給了他認識更多魚鰾品種的機會,在互相切磋中增進見識。
傳承:留住潮菜豐富性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