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半年讀高一的杭外學生朱紫玥,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崇文實驗學校做志愿者,為來自美國巴特勒大學實驗學校的Slagel老師做貼身翻譯。這位老師來自美國威斯康州大學,昨天來到杭州崇文實驗學校參加全球教育共同體暨第三屆小學教育國際會議。
美國老師不建議孩子用水彩筆輔助學習
因為杭外的英語學習難度高,朱紫玥說自己很珍惜這次鍛煉的機會。在這兩天時間里,她也觀察了中外老師的差異。
朱紫玥用“輕松”兩個字形容自己的小學生涯,她說當時的班主任很不喜歡用媒體設備,因為會妨礙小孩的創造性。這點和Slagel老師不謀而合。
朱紫玥說:“上課的時候有學生想用自己帶的水彩筆,Slagel老師建議他最好不要用。”這個學習習慣在現在的孩子當中十分普遍,學生就好奇地問為什么,Slagel老師的回答是因為色彩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朱紫玥說,Slagel老師比較關注學生的想法和動手能力,上課的時候會給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她的課題內容是昆蟲與人之間的關系,課后她對學生們的評價也打破了一般人對中國學生的看法,認為課堂上中國學生的想法比美國孩子更多,更創新。
崇文實驗學校的一位聽課老師也對Slagel的課記憶深刻:“她一開堂就問孩子兩個問題,打開了所有人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們的思考。一個是我們能為昆蟲做什么,另一個是昆蟲能幫助我們做什么。”
此次與Slagel老師同來的老師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芬蘭等全球各地,她們與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杭州崇文實驗學校的老師共同執教示范,探索真正的“教”與“學”,并在全球同步直播。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梁國立介紹,去年第二屆全球教育共同體小學教育國際會議在重慶舉辦,老師們以“橋”為主題展開教學研討,嘗試新的小學教育模式。今年,他們選擇在崇文實驗學校發起全球性的教學實踐研究,目的是“真實地學、合作地教”。
全球小學教師來到杭州研究“真實的學習”
什么是真實的學習?梁教授說,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是跟著教材、書本去學,但學的東西對所面臨的現實生活卻沒有多大作用。雖然書本的知識易于評價,但與真實社會相結合才更有意義。比如廚師學藝,不是光背菜譜,更要下廚房才能真正地學到廚藝。所以,在真實的情境中去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今年的小學教育國際會議的教學主題是“飛行器”。崇文實驗學校的教師團隊周向鵬、譚鵬飛、劉璨、陳菲研究的是孔明燈。首先,教師出示孔明燈并提問:“這是什么?”接著又拋出一個問題,“原理是什么?關于孔明燈,你還知道些什么?”這一問題,巧妙地過渡到研究墊片的作用。緊接著,教師將學生們帶入到“制定研究計劃、合作研究問題”的環節,并且提出了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崇文實驗學校校長俞國娣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崇文實驗學校從2001年開始就推行教師包干,聘用全科教師進行主題學習。小學一、二年級有9個主題學習,比如圍繞“我的母親”,由繪本、畫畫、唱歌等多種方式讓孩子表達情感,“火車”主題則模擬真實的火車站場景,制作火車票,經歷購票、上車,最后還研究火車的歷史。此外,六個年級全部推出期末免試生,免試生在學期末最后兩周進行主題學習,學校還在平常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學習。因此,學校的課表有一月一課表、一周一課表甚至還有一天一課表,結合當下的實際和熱點進行教學,而不是跟著教材走,被教材框住。比如明年杭州將舉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學校會將此結合到學生的主題實踐中去。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