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結婚那會兒,胸口翻騰著一個夢想,立志做一名“賢妻良母”。
而賢妻良母的第一步,當然是精湛的廚藝。
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燒出第一盤紅燒肉時,味道其實并不是太好,但是相公吃的吧唧吧唧地香,嘴里還不停地夸。
隨著紅燒肉技藝的逐漸完善,我發現了一個悲催的現實,那就是相公越來越吝嗇于褒獎了,每次你問他味道如何時,他一副不大耐煩的模樣。
我突然想起了曾經的同事Z。
Z說她的兒子馬上要上小學了,一天四趟接送讓她實在無法顧及工作,領導又不愿放手這一“人才”,于是便允許她回家先嘗試一個月的家庭主婦生活,覺得適應了再說,不適應就再回來乖乖上班。
Z后來還是回來了,我記得她和我們是這么說的——
當她第一天在家里心血來潮把地打掃干凈,燒出幾個菜的時候,那個傍晚老公下班回來把她狠狠夸了一頓,可一個禮拜之后,這個事情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當她哪天沒有掃地或者說菜燒得沒達到老公預期的時候,那個男人嘴一撇說了句:“成天在家呆著,也不知忙活啥。這點事兒都做不好!”
她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邊際收益,我的大腦突然冒出了這個概念。
經濟學中,邊際收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也就是說,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把一個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帶來產量的增加,而當它超出一定范疇時,增加的產量反而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減少。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餓了好幾天沒有吃飯的人吃第一口燒餅的感覺一定是最好的,隨著吃下去的燒餅越多,漸漸地完成了飽腹的作用,那么再讓他吃燒餅,絕對會讓他吃得想吐,喪失了任何美好的感覺。
“賢妻良母”的微妙就在于此。
對于一個男人而言,在戀愛期間女友難得下廚,奉獻行為稀缺,邊際收益很高,所以男人感覺也是相當美好,自然對其贊不絕口;而一旦結婚生娃之后,女人的奉獻如江水滔滔,長年累月肩負家務瑣碎,漸漸淹沒了感覺,最終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甚至會演變到稍微有點不如意,還會對妻子各種挑刺抱怨。
“今天這菜味道太淡,你是不舍得放鹽還是咋的?!”
“咦,今天菜都咸齁了,你這鹽是不花錢得來的啊?!”
這是我每次回婆家,公公對婆婆說出的頻率最高的兩句話。
常言道,久居蘭室不聞其香。在人類的倫理學中,崇尚克己奉公、奉獻博愛,要求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然而在經濟領域,更注重成本收益的比較。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婚姻更像一紙契約,體現平等互利、有價等償的原則,雙方的責任義務必須予以界定,否則如果一味按照倫理學的要求,勢必導致女人全職在家漸漸喪失價值感,長養男人的惰性、子女的低能,最可怕的就是當一個女人付出一生的奉獻,到頭來一切雨打芭蕉去。老公老公嫌棄自己,子女子女更是不成器。
誰之過??!!
作為現代女性,我由衷感覺應該學點經濟學,因為女人的頭腦天生過于感性,為了一句甜言蜜語可以搭上自己的一生。雖然那句話說得好聽“誰不曾愛上個把人渣”,但我告訴你,這顯然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愛上人渣很光榮嗎?你希望自己的姐妹或者女兒年紀輕輕去愛上個把人渣?你真的以為女人的青春就這么不值當嗎?愛上人渣對于一個女人無法彌合的傷痛,又是幾個人能夠切身體會到的?!
面對市面上各種脈脈溫情的迷情文字,如今的我越來越發覺冷冰冰的經濟理論的好來。雖然年少時期并不知“邊際收益”為何物,甚至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自己竟能趴著睡著,但年過而立之年之后,再次回首,竟深覺“邊際收益遞減”不愧為鐵一般的定律!
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所歷經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經濟背景,甚至婚姻更是一種經濟產物。夫妻更是利益共同體,然而伴隨著長久的博弈,納什均衡是你進我退。所以對于現代女性,我由衷地給出如下建議。
一、 最好有一份工作,因為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賺錢,更重要的是一份經濟的獨立。
如果一個女人的貢獻值總共100,那么家庭貢獻臨界值大約在30左右就足夠了,如果家庭貢獻值太高,伴侶及子女的感受就會隨之遞減。從古到今,由賢妻良母造成的悲劇也屢見不鮮,所以邊際收益規律也在提醒女性——賢妻良母難做。
二、 難做不代表做不好,關鍵在于如何從瑣碎的家務中解放自己。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