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中的這段話說明我們的先賢已充分認識到培養人才才是長遠之計。始建于1935年,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重慶復旦中學,也一直秉承“努力前程,成功成人”的辦學理念,遵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始終把立德樹人目標放在首位,在實施課程改革,打造卓越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主動積極地拓展教育領域,探尋教育途徑,實施博雅教育,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貫穿落實在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正如文波校長說:“我們希望走出校園的復旦學子,不是沒有靈魂的人,而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重慶復旦中學所倡導的博雅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首先要“博”,即博學多才;“雅”是指精神氣質層面的修行,言行舉止的優雅,品德高尚。博雅教育的目的是從文化知識和行為品格兩個方面來培養學生,使他們成為既熱愛社會生活,又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 陶 促 書香 性情: 為便于師生閱讀,學校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設備,做到時時有書看,處處有書讀。首先讓兩個校區的圖書館成為了寬敞明亮溫馨四溢的、周一到周日師生都可以前往的閱讀場所。其次,為了學生借閱的方便,閱讀的舒適,學校還在教學樓各樓層建立了圖書漂流站和自主取閱書架,在每個教室均配置了開敞式圖書角,讓學生完全浸潤在一種書香氛圍里,隨時隨地均可進行自主閱讀。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擁有“讀書人生”。全校非畢業年級每周專門開設一節在圖書館上的閱讀課,教師指導學生廣泛地閱讀,以期達到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養的目的。 每年,重慶復旦中學都要舉辦自己的“博雅杯”讀書節。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讓人眼花繚亂。有“書舊香濃”——舊書跳蚤市場;“書海前沿”——新書展銷;“品味經典”——經典朗誦比賽;“核心價值之我見”征文比賽;“博雅之星”——十佳讀書人評選;“書香班級”班級評比;“切問杯”辯論賽等等。這樣一來,學校有了濃郁的書香氣,學生自然也就有了十足的“悅”讀勁兒。 選修 學識: “立德樹人”要求著眼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終身發展。重慶復旦中學在四個非畢業年級開設了34門選修課,包括:經典影視賞析,趣味英語,好方法與好習慣,計算機編程,書法,珠心算,演講與口才,生活中的法律,化學興趣實驗等等。上課采取走班制,由學生開學時到網上自主選擇,每周行課1個小時。這里只列敘兩例。 市級骨干教師譚正文的地理選修課——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已被推薦參評重慶市精品選修課。他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讓教材的死知識活起來,他竟然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地帶動家長和學生“一邊旅游,一邊學習”。 這門選修課分三個板塊,一是校內實驗課。它能把教材中很多無法在課堂上一一完成的實驗,很直觀地展示給同學們。比如地理的“大氣運動,冷熱不均”,老師用兩個盒子,一個裝滿沙,一個裝滿水,在太陽下暴曬一段時間后用溫度計和手去測出溫度;繼續實驗,把兩個盒子放在室內溫度又會有怎么的變化呢?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對不同地表冷熱變化的感受格外深刻。 第二個板塊是興趣拓展旅游地理。讓學生把外出旅游跟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并整合其他學科的資源,把戶外生存、美拍記錄生活等技能通過講座,讓同學們有所了解。 最讓同學們興奮和激動的板塊是走出校園考察。選擇周末去三峽博物館、大足石刻、金佛山,40多個中學生結伴考察,有幾個家長也興致勃勃全程參與,他們說:“我們平時帶孩子外出旅游,大多是走馬觀花,老師這種讓娃兒一邊耍一邊做題的法子真心很好。” 另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張勇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招。他把偏理性的物理課上成了文科生、理科生都喜歡的“科學史選修課”。這門課也成為了渝中區精品選修課,也被推薦參評重慶市精品選修課。 張勇老師說,物理學科是目前高考的主要學科,學科特點決定了理論知識和公式定律比較多,因此選修課側重于講述對科學概念的來龍去脈。理科生很喜歡,課堂上使他們豐富了在教科書中學到的知識概念,有助于理科生提高學業成績,還能豐富他們的人文情懷。對于文科生來說,這門跨文理、跨學科的選修課也不枯燥,在這個課堂上,文科生也找到了提高其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實踐 品格: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