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去年除了一系列討論頗廣的廣告:「就這樣活著吧」,「一碗熱干面」,還有「我是陌陌分之一」。不去談其中的情懷和冒險,也不提熱干面到底要不要放香菜,也不要那些陌陌分之一里幾個名人,但一個大概念讓人印象深刻:這些人,不論身份地位收入相貌如何,總得說來都似乎與常人有點不同。陌陌在強調這些新奇和不同的時候,又莫不是試圖打動那些多少還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卻無處施展的年輕人們的共鳴。
然而,在此之前,陌陌的核心功能「附近的人」,真正服務的只有本地社交網絡的頭部人群。至于其他一些頭像不夠美,介紹不夠騷,裝逼能力不夠強,移動社交能力(Pua)不夠優秀的人,通過陌陌社交是很辛苦的。除了一部分持之以恒終于有所收獲的用戶之外,剩下的大多數人,還是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了熟人社交和工作用途更多的微信懷抱。
陌生社交其實對于都市里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是有很強硬需求的。大多數人的社交圈只有同學和同事,再往下,也只能到業務伙伴這一層面。但即使在沒有網絡的時候,插花班、廚藝課堂、健身房,甚至是咖啡室和書店,都曾是很多人結交新朋友或者性朋友的常用地點。在互聯網時代,從最開始的聊天室和校友錄,到Oicq,網游,再到后來的論壇、豆瓣、最初的微信和微博,以至于我們正在使用的知乎;無論他的外殼怎么變,內核都與陌生人社交分不開關系。但在陌陌出現之前,任何一個做到千萬量級的社交網絡,從不會強調(至少不會持續的強調)自己是以「陌生人社交」為主。
互聯網社交網絡,一面把人拉的更近,另一邊卻也由于工具所限讓人和人產生自然的隔閡。校友錄和人人受到用戶年齡屬性所限,論壇里首先你要活躍,知乎上大V交朋友比大多數用戶顯然更容易。而陌陌不一樣,他的招股書里還堂而皇之寫著自己是「革命性的移動社交工具」,口號是「連接本該連接的人」。但先前的陌陌,只有地理緯度和長相這少少的幾個維度,更多的社交需求是被休眠著的。或者說的更直接些,除了那些想約炮的人,大多數人對于打開陌陌興趣寥寥。
拜托,約炮是可以讓一部分人爽,可是陌陌自己并不能賺錢啊,總不至于讓陌陌真的要去賣避孕套和情趣用品吧!!
在招股書中,陌陌2014年前三季度的主要營收來自于:1785萬美金的會員費,689萬美金的游戲收入和146萬的其他服務費(表情購買和移動廣告)。第四季度,隨著廣告投放力度增大,收入迅猛增長,單季度的會員費達到1190萬美金,游戲收入破430萬美金,其他服務收入也有213萬美金;而陌陌的付費會員人數也達到了290萬人。雖然增長喜人(同比的增長是7倍這樣的指數級),但陌陌現在的市值是20億美金(剛上市最高達到了30億美金,和微博差不多了)。任誰也知道,單是會員服務和移動游戲分發是撐不起這個市值的(賣情趣用品也不能)。
微信正在通過一系列手段,從熟人的轉賬和紅包出發,把一切熟人間的活動:看電影、吃飯、打車、購物等等囊括其中。那么陌生人社交可以有什么?都喜歡打羽毛球,那么一起租個球場開搞;都愛健身,那么一起購買附近的健身房年卡吧;都想考托福,去同一個英文培訓學校唄;就算是都想那什么,賓館酒店也能聯系起來嘛(恩,我說的是旅游)。
如果是原本陌陌的架構,且不說活躍度,即使是深度用戶,除了地理位置之外,總體還是分散的,難以進行梳理的。6.0版本的變化,不論是新增的「附近同類」和「聊天室」,亦或是把「陌陌吧」改成話題tag的留言板,還是將「附近的人」弱化」至二級欄目,以及最重要的給每個人加上六層興趣維度。這些元素,給我的感覺都是,陌陌想要把陌生社交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到。
從興趣和屬性的多維度開始,節省社交過程中的篩選時間,增加社交效率。效率高了,活躍度也就高了,想貨幣化也就更容易了。而當陌陌的用戶們全都被一個個興趣有關的Tag管理起來時,就算不賣東西,賣廣告也很容易嘛。有明確指向性精準投放的廣告用戶,這是多少廣告商夢寐以求的。咦,難道不覺得現在默認屏打開的留言板很適合加入Feed流廣告么?至于進一步發掘,不論是進攻陌生人社交的下一階段「半熟社交」,亦或是強化興趣社交中的各個尼基(niche)市場可能發生的變現價值,都有很多的想象空間。
陌陌上市以來,從最高17.5美金,跌到最低9.5美金,如今也不過是在11美金上下浮動,即使有個增長迅猛的四季報也無濟于事。證實美國市場的投資者們在最初的盲目之后,那個所謂「微信后的第二名」,還有「革命性的地理位置社交」之類的故事已經說不太通了。陌陌需要一些更新的故事,來提振市場信心。6.0版本是不是會如預想的那樣成功還猶未可知,但至少,已經又可以拿出去說新故事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