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會堅帶給孩子們妙趣橫生的生物課。 福州新聞網9月22日訊 今年秋季開學,福州三中教師劉會堅火了,班上學生也對班主任劉會堅充滿了敬意。他被推選為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典型,連續作了7場報告。記者近日見到劉會堅時,他剛從縣市巡回報告歸來。“我是年輕教師,2006年才走上教師崗位,沒有高深的理論,實踐經驗也很有限,要說體會,就一條—專注成就夢想。”劉會堅說。 關愛從細微處著手 “生活千姿百態,缺少的只是發現。”劉會堅說,一棵弱不禁風的小苗,如果賦予其向上生長的力量,它不僅僅是長大長高,很可能會成為棟梁之材。 一天中午,劉會堅吃完午飯回校值班,遠遠就看見班上一位女生向他打招呼。當時已是12:20,劉會堅便問她為什么這么晚。女生說是在班上和同學討論問題。劉會堅順口詢問:“怎么不去食堂吃飯呢?”她猶豫了一下回答:“食堂的飯菜不合胃口,回家吃。”在劉會堅眼里,她不是挑食的學生。后來他得知,女生的父母離異了,母親愿意將家里的財產換取孩子的撫養權,為節省開支,母親每天中午接她回家吃飯。于是,劉會堅第一時間幫她申請了困難補助。 “班上有些同學家住得遠,元宵和冬至回不了家,堅哥就特地做了湯圓帶給他們。”學生蔡一說,別看劉老師是個男老師,關心起同學比誰都仔細。 劉會堅則風趣地說,教師的愛像“小蘋果”,它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表達,只要多從細微處著手,注入教師的愛,學生定能在幸福的暖流中快樂成長。 構建幸福課堂 “活動季節化,體驗多維化”,是劉會堅探索出的帶班之道。比如,讀書活動第一季:走進文學經典,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第二季:PPT制作交流,讓學生掌握制作電子書簽的基本技巧,充分展示讀書心得。再比如,美食第一季:廚藝大展示,讓孩子們在制作美食的同時感受到父母的辛勞與付出。 “分分,學生的命根”觀念一直影響制約教育發展。對此,劉會堅大膽突破創新。他注重構建幸福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分享。《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課,他從農作物施肥過多出現“燒苗”等實例,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到實驗室動手驗證,總結升華到尿毒癥透析、鹽堿地治理等應用,一節普通的實驗課變成三節精彩的課堂呈現,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樂趣。 讓家長走進課堂,是劉會堅的另一大招數。有的家長是交警,他就請他們穿警服來上交通安全課,有的家長是國家級心理咨詢師,他就請來教心理健康養成。 劉會堅現在帶的高三(13)班有50個學生,人人都是班委,這也是他“治班”的新點子—每個活動都由不同的學生組織,人人都要擔負責任、服務他人。 近幾年,劉會堅所帶的班級高考本一上線率均達到100%,學生還獲得福建“小小科學家”、尊師孝親之星、優秀學生干部等各種榮譽。 (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文 廖云嵐/攝 通訊員 徐章海)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