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火放上炒鍋,油燒六成熱放入肉絲炒散,加姜蒜和切碎的紅辣椒炒出香味,再加玉蘭片、木耳翻炒,加鹽、味精,淋香油,裝盤。”這是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道陽新里社區的烹飪課堂上,72歲的老人范德乘正在為居民們講解“魚香肉絲”等家常菜的做法。

社區居民向范德乘(右三)學習烹飪技巧
“旺火放上炒鍋,油燒六成熱放入肉絲炒散,加姜蒜和切碎的紅辣椒炒出香味,再加玉蘭片、木耳翻炒,加鹽、味精,淋香油,裝盤。”這是天津市河東區向陽樓街道陽新里社區的烹飪課堂上,72歲的老人范德乘正在為居民們講解“魚香肉絲”等家常菜的做法。老人講得認真,生怕遺漏了細節,居民們聽得仔細,有的還不忘拿出紙筆,把烹飪中的每一道工序記錄得清清楚楚。烹飪課每周進行一次,每次傳授4道菜,至今,已斷斷續續傳授了400多個菜譜。
一次偶然的機會,居委會工作人員了解到社區居民范德乘退休前是一名精通中西餐的廚師,并愿意把自己擅長的廚藝傳授給大家,便鼓勵他站到講臺上講解烹飪技巧。就這樣,社區開辦了烹飪課,范德乘成了老師。第一節課講的是土豆米飯的蒸法,“學生們”聽后反響熱烈,居民楊秀清說:“這種課既新穎又實用,我回家后馬上就給家人做了,家人都說特別好吃。”
聽課的社區居民里,既有70多歲的老奶奶,也有80后的年輕人,烹飪課根據不同“學生們”的需求,變換著講授菜譜。老奶奶牙口不好,范德乘就講解制作酸奶的方法,“將1斤左右的牛奶加熱到42℃后,裝進干凈的大塑料盒里,加2勺酸奶,攪拌均勻后,蓋上蓋子,在保溫處放置7小時以上。”有的居民喜歡吃素菜,就講解“五彩云絲”,“把洋白菜、胡蘿卜、白蘿卜、黃瓜、洋蔥(紫色)五種顏色的菜切成絲,加上鹽、味精等調料,再淋以半瓶金針菇罐頭,既美味爽口,又營養豐富。”年輕人熱衷西餐,他便講解意大利面,“將煮軟的意大利面取出拌植物油備用,鍋放油少許,煎腌肉至脆,放入奶酪、香菜、青椒拌炒菜,加入牛奶拌勻。取油盤放上意大利面條,盛上炒好的青椒肉丁,以220℃烤5分鐘,再放上一個一面煎雞蛋,趁熱供應。”課程還為營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發明了食譜,針對糖尿病病人應控制飲食、限制膽固醇攝入量的情況,搭配了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大豆、粗雜糧等食物;針對兒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六大營養素,搭配了吐司、生菜、奶酪、雞蛋、肉等食物。
一傳十,十傳百,陽新里社區的烹飪課開課2年多以來,聽課人數越來越多,大家覺得受益匪淺。陽明里社區的袁奶奶患有高血壓癥,聽課后開始少吃鹽,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個西紅柿,精神特別好;陽新里社區居民陳大娘聽課后常給懷孕的兒媳婦做新學會的“龍利魚”,既營養美味,又沒有腥味;80后居民小宋在課上學會了煎牛排,“每次煎好,孩子都能把牛排全都消滅”,小宋開心地說。
冰凍的蝦仁怎么解凍不影響口感、美觀,胡椒粉、鹽的比例放多少,菜會更加好吃……居民們說,在課上學會了不少做飯的小竅門。居委會工作人員榮勤和范德乘一起把講授過的菜譜編寫成教材,供大家翻閱。榮勤說:“范爺爺雖然離開了廚師的崗位,卻在烹飪課上發揮余熱,我們的烹飪課程會一直堅持做下去。”(李海娟 攝影 劉澤瑞 通訊員 宋艷娜)
分享到: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