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至17日,國僑辦廚藝團訪問毛里求斯。來自重慶的五名頂級廚藝大師在這個萬里之外的島國進行了五天訪問。五天時間,他們走進當地中餐館客串烹飪,與毛國家電視臺合作錄制重慶美食大師課,并成功舉辦“重慶之夜”高端美食秀。三場活動,精準定位,得到當地僑界、餐飲界、媒體以及主流社會的一致好評。通常一次訪問似乎到此便可冠以“圓滿”二字。但這一次,重慶廚師在毛求的經歷中卻還有太多太多的細節,令人驚喜,耐人尋味。
民眾:自掏腰包,心甘情愿
6月14日,周日。毛里求斯市政選舉日,全國禁酒。一大早,濃云籠罩天空,下起大雨。按計劃,五位大廚將分別走進毛島五家中餐館,讓當地民眾零距離體驗重慶美食。
“三個不利因素加一塊兒,很擔心沒有上座率。”一位餐廳老板說。但下午結束的時候,五位廚師都表示,“被天氣騙了”。根據餐廳方面提供的數字,五家餐廳全部爆滿,當天午餐時段總共接待了近六百人。他們中絕大部分是在報紙上看到廣告,提前預訂的。
巫山烤魚、宮保大蝦、水煮魚、重慶小面,一道道正宗的重慶美食讓頂著風雨拖家帶口來品嘗的食客們驚艷不已,連連稱奇。“耳朵都冒煙了!”一位首次嘗試重慶烤魚的食客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很多從來沒聽說過重慶的人,也因為一道菜,而喜歡上了這座異國山城。
毛里求斯的華人約兩萬人,其中90%是客家人,10%來自廣東南海、順德。毛里求斯人談起中餐,多會想到燒臘、燒賣、炒米粉等傳統廣式小吃。這次活動,不僅讓民眾品嘗了美食,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對中國多元文化的認知——遼闊的中國不僅有長城,還有三峽,不僅有北京烤鴨,還有重慶小面。
和免費試吃不同,這次客人點菜餐廳是要收費的。有的菜品由于進口食材的關系,價格比普通菜更高。一位在毛工作的中國廚師表示:“盡管自掏腰包,人們依然踴躍。這不僅說明民眾對中餐發自內心的喜愛,同時也保證了中餐的檔次。”
大師:敞開心扉,暢談人生
6月16日上午8點,中國駐毛里求斯大使館。距離大師課開場還有一個半小時。但在旁邊的會場,電視臺的攝像機已經開始運轉,一場特殊的訪談正在進行。
“學廚改變了我的一生。”聚光燈下,五位大廚之一的董繼輝和記者聊起他的學廚之路。他說:“每個人多少都有過頑劣的少年時代。我那時候學習差,于是跟著一幫社會上的朋友混,整天渾渾噩噩。時間久了,開始厭惡這種生活,想離開,想和這種生活決裂。于是下定決心打起背包,投奔在另外一個城市酒店里工作的表哥。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廚房看到剛裝好盤冒著熱氣、色澤金黃的松鼠桂魚,聞到它的香。當時就覺得,一道菜怎么能那么漂亮!整個人被這種全方位的美感所吸引。第一次,我感受到如此強烈的沖動,于是下定了學廚的決心。”
對于大廚沈成兵來說,學廚最初的記憶卻是關于饑餓。幼年貧窮的家境和艱難的生活使他對食物一直懷有特殊的感情。他在攝像機前講述了自己從學徒到幫廚,從小飯館到大餐廳,從五星級酒店主廚到餐飲企業家的人生軌跡。他說:“我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是殘疾人。我能有現在的生活,全靠我們的國家發展和強大。所以啊,還是要感謝黨,感謝國家。”說著,他的眼里閃著淚光。
這樣的訪談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大廚們在攝像機前聊學廚的記憶與體會,聊重慶的風土與人情。而這次訪談將配合大師課和重慶文化紀錄片同期在毛國家電視臺播出。制片人表示,外國大師來毛上美食公開課,同時如此真誠地分享個人經歷,這在毛求傳媒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們太豐富了。”這是記者訪談結束后最大感慨。他說,即使五位大廚來自同一個城市,擅長的是同一個菜系,但每個人的經歷和對美食的理解都無法復制的。
使館官員表示,外界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認知,常常是由一個個刻板印象累積而成,簡單而模糊,而這次的訪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毛里求斯民眾將直觀、迅速地了解到每一位廚師鮮明個性和獨特經歷,進而穿越“國籍”的界限,體認一種人性共通的“溫度”,對中國文化產生共鳴。
課堂:排除困難,用心傳授
隨后的大師課環節,五位大師分別展示制作了各自拿手的招牌菜,并與觀眾互動交流。展示環節,學員們聚精會神,認真聆聽。提問環節,更是亮點紛呈。中餐中的“少許”是多少?如何測試油溫?豆瓣醬、老干媽分別是什么?這些問題對于五位大師而言,早已有所預料和準備,應答自如。教授廚藝多年的吳朝珠大師告訴我們,盡管此次訪問活動行程緊張,但各位大廚依然加班加點仔細備課。“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調料和食材其實很難懂,需要做大量功課,進行更加精確的解釋才能簡明扼要地讓外國同行明白。文化差異有時并不那么容易克服。我們要力爭把重慶美食的精髓留下來。”
總理夫人:胃暖心暖,一一致謝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