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空閑,壩陵北街社區居民就會聚集在“睦鄰點”聊天,老人們談天說地,主婦們交流生活心得,年輕人則可以相約游玩,而誰家有些啥事兒,大家都會及時伸手幫忙。從2008年成立至今,社區已建成時事點、養身保健點、烹飪點等15個“睦鄰點”,日常活動人數超過400人,并由此衍生出很多積極向上的社區活動,該社區的“睦鄰點”項目也被杏花嶺區列為特色社區教育品牌項目。昨天,記者慕名前往探訪。居民提議壩陵北街“睦鄰點”其實是在一對老年夫婦建議下設立的。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有一對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邊,平時只有老兩口獨自生活,非常單調。一天,老兩口來到社區辦公室,希望社區能搭建一個交流平臺,提升轄區老年居民的幸福指數。老人的一番話對社區干部觸動很大。壩陵北街社區位于杏花嶺區壩陵橋街道西北端,是一個典型的老年化社區。隨后,社區對轄區60歲以上的所有老人進行了摸底調查,內容包括身體狀況、學習情況、生活與學習需求等,并建立了社區老年人管理檔案。調查發現,幾乎所有老年居民都非常向往過去的“大宅院”生活,希望平時能參與到一定的群體活動和交流中,從中分享快樂,找到自我。為此,社區決定借鑒外地經驗,在一些熱心居民家中設立“睦鄰點”,讓空暇的居民不寂寞,讓志趣相投的鄰居有個玩伴。因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睦鄰點”逐漸在壩陵北街社區壯大起來。不斷壯大起初,“睦鄰點”大多都設在居民家中,名字也很有特色,比如“快樂老爸老媽聊天室”、“老寶貝開心屋”等。居民王大娘告訴記者,大家幾乎天天都要聚在一起聊天,既聊國家大事,也聊生活瑣事,并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此外,大家還會定期組織一些主題活動,比如捐助獨居特困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鄰里聚餐會等。隨著“睦鄰點”的逐漸壯大,居民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此,社區設立了一個遠程教育教學點,配置影碟機、電視機、電腦等器材,還通過多方籌措建立了3個面積為90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室,6個面積為3000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所,并配置了相應的健身體育器材,隨時開放,為“睦鄰點”服務。隨后,社區通過上門摸底、發放調查表等形式,摸清了駐地單位的閑置資源,將這些閑置資源科學整合,最大限度地運用到“睦鄰點”中,擴大“睦鄰點”的活動場所,豐富“睦鄰點”的資源,打造“睦鄰點”活動的基礎陣地。社區還專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將學習、互助定為“睦鄰點”的主要職責,每一個“睦鄰點”活動小組都有專人負責,并要求社區黨員、樓院長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參加,指導和規范日?;顒印P纬善放平涍^6年多的努力,壩陵北街社區目前已建成15個“睦鄰點”,包括時事點、養身保健點、互助點、維修點、烹飪點、文化點、娛樂點等,日?;顒尤藬党^400人。在“睦鄰點”的帶動下,社區還陸續成立了腰鼓隊、秧歌隊、健身隊、書畫社、棋類社等文體隊伍,并定期舉辦書法繪畫、編織、剪紙、修理、廚藝課堂、花卉栽培、晉劇票友會等活動。通過“睦鄰點”,很多老人在社區發揮著余熱。住在電力小區的張大爺今年88歲,他一直在社區開辦免費書法培訓班,學員近200人,80多幅作品參加了各種比賽,取得不錯的成績。退休黨員梁大娘喜歡讀書看報,在“睦鄰點”日?;顒又?,她經常為居民播報“時事新聞”,還主動舉辦專題講座,例如“老干部在社區如何發揮余熱”、“婦女如何提高地位”等。壩陵北街社區干部介紹,“睦鄰點”活動讓社區老人得到了精神慰藉,吸引力越來越強,除了老人外,很多年輕人也主動加入了進來,讓更多居民在現代社會的壓力下,感受到了溫馨和諧的鄰里氛圍。杏花嶺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壩陵北街社區以“睦鄰點”模式為載體,為社區居民搭建了交流、服務、學習提高的平臺,較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綜合利用。此外,該活動還促進居民走出家門溝通交流,營造了良好的鄰里關系,確實有較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本報記者袁劍鋒通訊員楊懿 ?。ㄔ瓨祟}:壩陵北街“睦鄰點” 居民交流樂融融)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