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合階段:21個月——12歲
紅色的背景墻、迷你料理臺、冰箱、抽油煙機、掛滿了英文單詞的儲物柜,小朋友系上小圍裙、攪拌材料、揉搓面團、在有趣的模具上創造出各種形狀……最終,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sandwich,曲奇、蛋撻、冰激凌新鮮出爐啦!
在家盒子,制作美食不再是成人的專利,小朋友們也可以大顯身手!如今,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前來報名參加廚藝課程,最小的孩子只有兩歲。
廚藝育兒,風靡國外
其實,“廚藝育兒”近年來在國外十分流行。
日本的“廚房教育”一直備受歡迎。從幼教界、媒體、社會學家等都在大力宣傳兒童廚藝及做家務事對孩子的好處。日本不僅有相當多的關于“廚房育兒”的圖書、菜譜、教育光碟,廚房育兒儼然成為日本家庭最時髦的休閑活動。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并增進親子關系,很多日本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到專門的“烹調學校”參加學習。
而早在幾年前,英國人被一股“讓小孩兒走進廚房”的烹飪風潮所征服。該風潮的引發者是一個叫Sam的男孩,他8歲開始做飯,16歲就出版了自己的圖書《烹飪風暴》。
之后,這股兒童烹飪熱潮又席卷了美國,美國的一家電視臺開設了由一位9歲小男孩主持的美食節目。
“廚房育兒”,好處多多
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讓寶寶更加自信;
其實,教寶寶學會做菜并不是廚藝課堂的真正目的,孩子在廚藝課堂學習攪拌、揉面、拉扯等烹飪技巧,回到家里以后,他們會渴望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幫助父母做家務,從小就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理能力,長大以后就不會討厭做家務事。而且成長中的兒童,對各種事物都充滿旺盛的好奇心,他們在讀書之余,為什么不能以“家務事”為娛樂呢?“廚藝的游戲”可以運用到身體和五官,是一種比游泳更均衡的運動。
家盒子認為,讓孩子精心烹調食物可以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各種技能和經歷能夠讓寶寶更加自信。
提升寶寶分類能力+統籌能力+控制能力,增進人際關系;
西方早教專家認為,“做家務事”是每個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可以培養寶寶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并增進家庭生活情趣,是建立兒童人際關系的基礎。日本人認為,家務事能處理得好的人,人際關系絕對不會太差。在勞動力昂貴的歐美及日本,即使中上層家庭也不輕易雇傭人幫忙處理家務。如果夫妻都是上班族,假日幾乎就是勞動日。對他們來說,勞動,并不意味著辛苦令人難耐。相反,洗車、除草、曬衣服,共做家務成為增加親情的快樂時光。
各種食材的準備過程也是一個統籌分類的過程。什么食材需要先準備,什么食材需要如何處理,需要什么樣的工具……在學習廚藝的過程中,也是對時間和雙手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培養,為將來生活和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讓寶寶在廚房游戲中,學習知識技能;
在家盒子的小廚房里,孩子們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和技能,比如孩子們可以辨識各種顏色,學會數數,認識數量的變化,體驗各種味道、不同的器具具有不同的聲音等。鮮紅的番茄、橘紅的胡蘿卜、黃色的香蕉……比識圖卡片直觀多了。當揉花生醬球的時候,孩子們會數數,意識到物品增加或減少的數量變化。當教小朋友用搟面杖搗碎餅干時,對物品的形態改變產生興趣等等。直接的體驗往往比間接的學習更有效。
寶寶課堂,廚藝安全很重要
家盒子提醒家長,“廚房育兒”雖然好處多多,但由于在我們家里很少有專門為寶寶定制的適合寶寶身高的安全廚藝設備,而且寶寶廚藝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必須保證消除兒童廚房的安全隱患,讓寶寶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廚藝課程的學習。
家盒子特地為不同年齡的寶寶準備了不同的炊具、塑料碗、塑料刀具等,而所有用電、火等較危險的部分一般由老師代勞,以保證寶寶的安全。
對于大些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和他“約法三章”,在每次做飯之前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觸明火等有危險的物品,不許在廚房內亂跑等等。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