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作為中小學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和載體,一直被學校重視,成為一種教學研究方式。然而,許多一線教師不愿上公開課,甚至反對公開課。
教師對公開課為什么會“消極怠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點不得不說——近年來,各級公開課評比活動讓廣大教師看不清公開課的真正用意和目的,誤認為上公開課就是接受各級領導的“檢閱”,是領導對自己上課水平的一種檢查,進而出現公開課“作秀”等現象。這種“作秀”的公開課缺少教師的教學思想梳理、教學設計展示、教育觀念體現,對促進教師專業素質整體發展收效甚微。
教師應該認識到公開課是常態課的升華。我們經常發現,上公開課的教師害怕自己上課不符合標準,被評課人批評,評課人也經常把公開課當作“范式”課。其實,授課人和評課人都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公開課,不要對它期望過高,更不要苛求完美無缺。公開課可能不完善,可能不精彩,但應該是授課教師平時教學最優化、最自然的呈現,是對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手段的一種探索。公開課是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研討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教師要明確,公開課是一種歷練。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曾說,上課就像居家過日子,如果沒有客人,餐桌上可能會終年粗茶淡飯,散淡隨意。上公開課就如家中來客人,必須準備盛宴,正是那經常光顧的客人,使得我廚藝進步一日千里。常態課固然隨心、灑脫,沒有人挑剔和指責,但自己課堂教學的軟肋、問題乃至錯誤也會永遠地延續下去。公開課則不同,教師要解剖自己,要把自己的真實教學水平和文化底蘊暴露給別人,要檢驗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否定自己雖然痛苦,但只有敢于挑戰自己,才能讓自己脫胎換骨。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教師要把公開課看成學習、研究的過程,當作自我鍛煉、自我實現和自身專業素質提升的重要平臺。
教師要懂得公開課可以吸納智慧。公開課本質上是圍繞研究課堂、改進課堂的案例教學活動。由于教學活動是由一個個細節構成,細節雖小卻能投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公開課的定位是“課”而非“公開”,要在“課”上動心思,而不是在“公開”上動心思。公開課應該回歸到真實的日常教學,教師不要為了公開而作秀,要發揮公開課的研究價值,而不是放大公開課的評比價值。公開課研討的焦點并不是課的好壞,而是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問題所在。公開課為授課人和評課人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幫助教師圍繞教與學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專業發展。
對授課教師來說,應該關注怎樣教學,為什么要采取這樣的教學手段,還有哪些更優化的教學策略可以嘗試。對聽課教師來說,聽課可以獲得有關教學的啟發、思考、借鑒。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提出,改變一所學校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學校內建立所有教師一年一次、在同事面前上課的體制。因此,學校要把公開課常態化,這更有利于教師的學習和進步;要追求公開課的真實性,教師不要過度預設、過度準備,要把公開課上成常態下的精品課;要讓公開課與各種功利色彩濃厚的評比脫鉤,減輕教師壓力,做到公開課與常態課的融合。
(劉曉乾 作者單位系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教育局)
《中國教師報》2015年8月12日第6版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