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上講臺需在“三心”上發力
楊海林:作為領導干部特別是行政級別較高的領導干部,給大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對干部自身而言是一種鍛煉,一種促進,也是對才能的一次綜合檢驗。筆者認為,領導干部上講臺給學生上課,關鍵要在精心、用心、虛心“三心”上下功夫,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形成“事無巨細、真抓實干”的氛圍。
領導干部要精心準備,認真備課。“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省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的“關鍵”,要高度重視授課的重要性,把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做扎實、做到位,做到精心準備、備課詳實。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學生思想特點,在了解掌握學生思想工作基本情況基礎上,精心選擇大學生群體比較關注的、與他們自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教學內容,使授課內容符合學生“胃口”、貼近學生需求、更加“接地氣”,增強“上課”的針對性、實效性。
領導干部要用心教學,轉變角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給大學生群體上課,是對領導干部的一項挑戰。領導干部必須放下“官架子”,來一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全身心扮演好教師角色。在課堂上,言談舉止要接地氣、親近學生,用“心”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學中要改變照念稿子、講官氣話、講客套話的陳舊方式,努力用平實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案例為學生送去一份“知識大餐”,使授課活動生動活潑、卓有實效。
領導干部要虛心接受,善于總結。毛澤東同志曾語:“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他告誡我們要使自己不斷有所進步,就必須學會總結經驗。在教學效果反饋中要注重學生群體的意見,從中對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看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要從講課中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找出規律,少走彎路。要主動向學生“開門納諫”,虛心接受學生的“挑刺”,努力使自己教學在下一次授課中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領導干部進大學講課不是暫時的,而是長遠的,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省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地把上講臺當成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歷史使命、一種政治責任,始終在精心、用心、虛心“三心”下齊發力,不折不扣地把上講臺這場“大考”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精心烹飪”上臺授課這道“家常菜”
陳培浩:從制度設計的初衷看,領導干部上大學講臺“想想都那么美”。就領導干部而言,與其說是“授課”倒不如稱之為“測驗”,理論功底深不深、政策水平高不高、口才好不好、應變能力強不強,在講臺上都將得到真實檢驗。對高校學子來說,能夠與領導干部“零距離”接觸,聆聽來自實踐最前沿的聲音,本就是一次難得的思想福利。從高校來看,此舉為思政課帶來新風與活力,為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打開了“一扇窗”,為此后多樣化嘗試提供了基礎。
有了好制度,更需要執行的“擲地有聲”。要想站穩三尺講臺,領導干部必須用心、用情、用力,確保授課“色香味俱全”,如此方能講得精彩、展現風采、贏得喝彩。
做好上臺授課“這道菜”先要備好食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充裕的食材是施展手藝的前提。領導干部要想在講臺上“指點江山、揮灑自如”,就必須下足功夫、做足“功課”。一方面,要把高校師生關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徹底吃透、消化,爛熟于心。另一方面,要根據講授內容制作課件,理論與案例相結合,文字與影像相結合,社會發展與學生個人成長相結合,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授課效果。
做好上臺授課“這道菜”還要掌握火候。“火大菜易焦,火小菜難熟”,火候之重要可見一斑。大學生群體個性鮮明、思想活躍,領導干部上臺授課時要充分把握其心理特征,多講具有“草根”氣息的“土話”、“網話”,多些平等的交流探討,少些灌輸的高談闊論。表達觀點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講道理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教育引導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或文或白,或雅或俗,或莊或諧,如此方能真正把課講“活”。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