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團中央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走進云南民族大學。圖為畢萬昌分享他的故事。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美辰 攝
中國青年網昆明9月18日電(記者杜美辰)畢萬昌是一名標準的90后,走到哪兒都被稱作"小鮮肉"。"小鮮肉"畢萬昌的偶像不是韓國歐巴,也不是中國歌星,而是解放軍戰士雷鋒。雖然被稱為"小鮮肉",畢萬昌卻是一名入伍六年的老兵,也是第25任雷鋒班班長。
年紀不大,畢萬昌卻是軍功赫赫、榮譽滿身,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四總部評為"全軍紅旗車駕駛員標兵",今年5月4日被團中央評為全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
"我要做一粒飽滿的雷鋒精神種子。"畢萬昌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15年9月,畢萬昌隨團中央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團走進重慶、貴州、云南,講述他如何爭當合格雷鋒傳人,積極投身學雷鋒活動,努力傳揚雷鋒精神,將雷鋒精神的種子種在了許多青年人的心里。
爭當合格雷鋒傳人
2009年12月,畢萬昌離開老家哈爾濱,成為光榮的"雷鋒團"一員。在雷鋒團中,課堂上講的是雷鋒精神教育,集會時唱的是學雷鋒歌曲,訓練中評的是學雷鋒訓練標兵,處處可見雷鋒,人人爭做雷鋒。
當兵之初,畢萬昌就被團隊濃濃的學雷鋒氛圍所感染,被一個個學雷鋒典型的先進事跡所感動。在雄偉的雷鋒塑像前,畢萬昌下定決心,向團隊學雷鋒典型看齊,爭當合格雷鋒傳人,"不求人前風光,但求今生無悔"。
2012年10月25日,經過團隊層層嚴格選拔,畢萬昌最終成為第25任雷鋒班班長。在雷鋒老班長塑像前,在全團官兵的共同注視中,第24任雷鋒班班長把雷鋒槍和雷鋒班班旗鄭重地交到畢萬昌手中。上任伊始,驕傲和自豪并沒有讓畢萬昌自我膨脹,因為他明白雷 鋒班班長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積極投身學雷鋒活動
畢萬昌把歷任雷鋒班班長當作偶像,同時也積極投身到學雷鋒活動,與時俱進地弘揚雷鋒精神。在雷鋒班老的"三件寶":修鞋機、理發箱和節約箱的基礎上畢萬昌建立了"新三寶":微博、數字化大禮包和善淘箱。其中善淘箱就是在網上收集閑置衣物進行義賣,將義賣所得幫助殘障人士。如今,善淘箱已募集社會各界捐贈衣物10000余件,幫助了數十名殘障人士和貧困山區的孩子。
2014年2月,畢萬昌通過網絡平臺發出"愛心字典走進校園"的倡議,在近3個月的努力下,將1萬多本《新華字典》送入甘肅祁家坡、豆家莊和興泉等小學課堂,并在當地建起第一所雷鋒愛心書屋。當時校領導提議,書屋以畢萬昌的名字命名時,他婉言謝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能在我的倡議下捐資捐物,更多的是對雷鋒的懷念與敬仰,對雷鋒班的信任與厚愛,讓孩子們記住雷鋒比記住我更有意義。"
此外,畢萬昌還幫扶了河北唐山骨癌患者任志偉、遼寧阜新白血病患者小彤彤等近30余人,累計募捐近50萬元。"日常生活中給困難群眾送去溫暖是雷鋒傳人的內在情懷。"畢萬昌說。
"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里來四月走"。每年三月五日學雷鋒紀念日來臨時,"應景式"、"一陣風式"學雷鋒活動層出不窮。然而學雷鋒紀念日過后,雷鋒精神似乎又立刻煙消云散。作為雷鋒班班長,畢萬昌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促進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畢萬昌說,"只在學雷鋒紀念日去敬老院為老人梳頭,去孤兒院看望孩子是一種形式,并不是雷鋒精神。踐行雷鋒精神,應該立足本職工作,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現在社會上爭議很大的'扶不扶'問題,我認為,該扶。扶起老人,就是踐行雷鋒精神,我們的良心就不會欠債。"
努力傳揚雷鋒精神
雷鋒班的編制是8人,但實際在位只有7人,剩下一個編制屬于雷鋒,至今雷鋒班都保留著雷鋒鋪。保留雷鋒鋪有什么目的,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畢萬昌說,雷鋒班保留雷鋒鋪的目的是為了讓雷鋒班的戰士們自覺以雷鋒為榜樣,不斷向雷鋒學習。此外,通過參觀雷鋒鋪,能讓社會各界人士近距離感悟和繼承雷鋒精神。
很多人懷疑雷鋒存在的真實性,不明就里地對雷鋒進行非議,這讓畢萬昌無奈而又感傷。一次,畢萬昌參加雷鋒的新書發布會,出租車司機看到他身上的雷鋒勛章時對他說:"雷鋒其實就是編造出來的,根本沒有雷鋒這個人。"而當畢萬昌反問司機是否了解雷鋒生平,是否看過雷鋒相關書籍時,司機搖了搖頭。"我衷心地邀請你,到我們雷鋒班去做客,去看一看雷鋒的生前照片,去看一看雷鋒用過的實物,去感悟一下雷鋒精神。"對于那些不了解雷鋒的人,畢萬昌總是竭力邀請他們來到雷鋒班,他認為,真知雷鋒、真信雷鋒、真學雷鋒,才能真做雷鋒。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