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一買上萬元,子女勸勸就吵架
老人說:因為他們不孝順
本報記者 王杭晨
杭州的余女士家有兩個“活寶”,一個是婆婆,一個是父親,他們都是保健品的“忠實粉絲”。
余女士告訴記者,生活節儉、連把破雨傘都不舍得扔的婆婆,卻用養老金和子女給她的生活費買保健品,一買動輒上萬元。
婆婆潘大媽今年74歲,住在臺州,是獨居老人,子女基本都在杭州生活定居,逢年過節會回去探望她?,F在,為了保健品的事,幾個子女吵了起來。
潘大媽有兩個兒子,兩人對于母親買保健品的態度截然不同。
小兒子認為,母親喜歡買保健品,就讓她買,她高興就行,反正也吃不壞身子。
大兒子認為,自己給母親的錢,本是表達一種孝心,希望母親以此改善生活、照顧好身體,而母親卻用這些錢買些不靠譜的保健品。
“為了這個事沒少吵架,和媽吵,也和弟弟吵。我媽媽上次還說氣話,讓我以后別回來看她了。”面對保健品商家,母親慷慨解囊,甚至到了不同意購買就與家人大吵大鬧的地步,大兒子實在是不能理解。
潘大媽特別迷信能治百病的藥和外國人的新發明,買的很多保健品上都印著莫名其妙的英文。還有專家說、教授說、名醫說,都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詞語。
“當年,公公還在的時候,婆婆就把聽講座當成平日的生活項目。公公去世后,婆婆更熱衷于參加此類講座?!庇嗯空f。
她和丈夫常常開導老人,但是老人不僅不聽勸,還反問他們:“你們不孝順,不回來看我,我跟他們聊天開心,買點東西怎么了?!?/p>
“奶奶現在學聰明了,她都跟我們打哈哈,嘴上說‘知道了、不買了’,下次還是去買。我們回臺州看她的時候,她就把買來的保健品藏在隱蔽的角落里,讓我們都找不著。”潘大媽的孫女小許說。
現在潘大媽的經典名言就是:“這些東西沒花錢,都送的。”
另外一個讓余女士頭疼的是她的父親,今年80歲,曾是中學的物理老師,非常相信科學,用余女士的說法“簡直跟牛頓一樣”。按理說,他不會去買一些價格昂貴且質量一般的保健品,但事實恰恰相反。
“經常在路邊買一些保健品回來,對方把療效說得很玄乎,他就覺得好奇、新鮮,但是買回來他又不吃?!庇嗯空f。
余女士實在沒招,她說,既然父親屢勸不改,她也不想再挑戰他的“權威”,否則按父親的話說就是“傷了他的自尊”。
其實,有類似問題的家庭不少。針對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問題,養安享北山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做了個回收保健品空盒的活動。雖然目前只有百來人參與,但保健品總金額已過百萬元。其中有一位老人,僅去年一年購買的保健品金額就達到30多萬元。
中心主任鐘梅軍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老人對保健品選擇存在不理性消費的現象。大部分老年人并不知道保健品的功能,還有一些老年人有大面積存貨的行為。同時,子女也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社會上所有保健品的銷售都是騙人的。這是導致老人與子女發生沖突最大原因。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