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燒仔雞、粉蒸肉、清炒冬瓜、小炒豆角,一份湯,再加上滿滿一碗米飯,家住經開區方興社區的李大爺的一頓中餐便解決了。從昨天開始,李大爺和社區里其他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便有了一個公共餐廳。
李大爺今年85歲,在昨天之前,李大爺的中餐都由巢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送餐上門,他一般在家獨自吃完飯后,便到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去和老伙伴們打牌。而從昨天開始,社區里一家“老年餐廳”開業了,在這里,李大爺可以用15元居家養老服務券,買上一份標配的兩葷兩素一湯套餐,和老朋友們一起吃飯。吃完后,也不用走遠路,配套的康復保健室里有兩張按摩床可以做足療,還可以在棋牌室里打牌下棋。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方興社區老年餐廳,社區的志愿者正在給老人們包粽子,幾名老人正圍著聊天等著上飯。老年餐廳占地120多平方米,配有打菜間、吃飯室、康復保健室和棋牌室,能同時容納下二三十人就餐。“天氣好的時候,過來的老人會多些。”巢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社區管理員馬云聰告訴記者,餐廳從前幾天就開始試營業,每天有二三十名老人前來就餐,不愿來餐廳的老人,則依舊免費送餐上門,餐廳暫時不對享受居家養老服務以外的居民開放。
盤點
社區食堂老人就餐多有優惠
望湖社區食堂:早在2012年9月,合肥市首家社區食堂望湖社區食堂開張,食堂由社區自建,在開張一年多時間里,食堂還處于虧損狀態,不過,如今已經可以達到收支平衡了。望湖社區食堂目前每日就餐人數有100多人,以望湖城的居民與附近學校的學生為主。套餐價上個月進行了調整,菜品也由原來的5種,增至7種。社區對70歲以上的老人每餐補貼10%、 歲以上補貼15%的補貼政策未變。80
三孝口社區食堂:作為老城區首家社區食堂,三孝口社區食堂采取的是街道與餐飲企業合作開辦的形式,自開辦以來,便受到居民歡迎。三孝口食堂不僅面對轄區老年居民有一定的優惠,還對外營業,目前,就餐者中轄區老人與其他人員的比例在三七開左右。“每天就餐客流量可以達到1000多人。”
文博苑社區食堂:今年6月1日,蜀山區首家社區食堂也在筆架山街道文博苑社區正式開業。文博苑社區為社區食堂免費提供場地,并投入10萬多元配備相關設施,食堂在社區監督下由社會公益組織采取非營利方式運行。轄區65歲以上的低收入困難居民在該社區食堂就餐的話,由社區每頓每人補助5元, 歲以上空巢(無子女)、65 失獨老人午餐費用則全免。
部門
提倡探索社區食堂建設模式
目前,合肥市陸續開業的社區食堂已有12家,其中以社區自建、與餐飲企業共建兩種模式為主,這類食堂對轄區老年人就餐有一定的優惠政策。“總體經營情況還不錯,大部分能做到收支相抵,尚未有退出的社區食堂。”合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一位張姓負責人說。
去年開始,合肥市民政局就提倡加大力度探索推進多種模式的社區食堂建設,“但目前仍以街道社區自籌為主,我們鼓勵已建社區食堂的社區總結一些經驗和不足,上報到民政部門,政策上也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 李麗君本報記者朱慶玲/文馬楊/圖老人們正在就餐。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