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關注家長課堂微信
張天明
每到開學季,對于很多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來說,都要經歷一場大哭大鬧的悲情離別。親人團聚,是人情社會的常態。骨肉分離,帶來了很多社會家庭問題,包括留守兒童的情感、安全、教育以及外來人口的社會融入等問題。
要想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地方教育部門、學生家長[微博]三方協力,厘清權利與義務關系,實施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隨著流動人口進一步向超大型城市涌入,加劇了當地教育資源緊張的現狀。其實,從國際慣例上來看,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在享受教育資源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屬于正常現象。以美國為例,美國州與州之間存在著教育資源的差別化,本州公民子女享受義務教育,而外州公民子女到本州就讀,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如果是國際學生,則花費更高。而優質學區征收高昂的房產稅,主要用于當地教育質量的提高,這也體現了權利與義務對等,更好地維持了教育秩序,促進了教育公平。
如果想要改變兒童留守的現狀,讓孩子們能到父母所在地求學,人口輸入地的義務教育要有條件地敞開大門。為了避免輸入地教育資源不足,可以考慮對跨區擇校者適當收費。這部分義務教育的成本,由國家、地方、個人三方面共同承擔。而對于跨區域擇校的學生,當國家教育經費與地方教育經費存在缺口時,可以考慮這部分缺口由個人補上。
此外,還要做好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對接,做到錄取公開公平。進一步改進高考[微博]制度,在逐步推廣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大多數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來居民享受到“半義務”的高等教育。對高考制度的改革,可否探索采取“地方卷國家分”的方式,就是外來人口的子女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但是,錄取要按照國家線的標準來錄取,建立一種考分換算的方法。人口輸入地要舍得拿出土地等資源來辦教育,鼓勵社會辦學,特別是“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來辦學,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特大型城市還可以與周邊中小城市掛鉤,多開辦一些接納外來人口的學校,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化。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