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以及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是孤獨癥(自閉癥)兒童的三大核心癥狀表現,和普通孩子一起走進課堂進行融合教育是每個星兒家長們的愿望。但相比之下,孤獨癥兒童的課堂問題行為更為普遍和嚴重,主要表現為拍手、隨意搖晃身體等自我刺激行為;碰頭、打自己腦袋等自傷行為;離座位亂跑的破壞行為;咬人、踢人的攻擊行為;過度興奮或沒有理由哭泣的情緒問題等。這些行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破壞課堂秩序,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果斷地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控制孤獨癥孩子的問題行為,課堂將無法正常進行。長時間下去,孤獨癥兒童也將面臨退學危險,星兒的上學夢也將破碎。
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親子融合部高級督導師王彥老師提醒廣大星兒家長:自閉癥孩子的課堂行為問題確實很令人頭疼,要想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關鍵還要找準“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學生自身的因素
1.厭煩不滿
①孤獨癥孩子對課堂教學內容感到厭煩。因為當自閉癥學生對所學內容沒有興趣或不喜歡所學內容時,他們會覺得索然無味,產生厭煩不滿的情緒,他們不會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所以只能隨自己的意愿發泄出來。
②孤獨癥孩子對教學內容不滿。老師教學方法單調,語言平淡,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閉癥孩子的興趣。很容易讓自閉癥孩子感到厭煩,因而才會尋求刺激,以示不滿。
③孤獨癥孩子對教師本人不滿。由于自閉癥孩子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礙,他們有的連跟自己的父母交往都有很大的問題,跟不熟悉的人交往更會讓他們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產生緊張和不安情緒,因此存在排斥老師、排斥同學的現象。
2.緊張焦慮
對于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各種學習、行為方面的要求,不同的孤獨癥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能遵從老師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而有的則會因為老師的要求而感到一種壓力,引起緊張焦慮情緒,當緊張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泄。
3.需要得不到滿足
自閉癥兒童也有各種需求,當他們沒有能力來表達這些需求時,就會用他們自己特定的方法——問題行為來傳達各種信息,吸引老師的注意。
4.感知覺異常
因為部分孤獨癥兒童在感知覺方面存在的異常,他們有時會對課堂中出現的某一個畫面、某一種聲音或某一個詞語等過度敏感,而引發各種問題行為。
老師方面的原因
1.要求不當。
有的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加強,更容易誘發孤獨癥孩子的問題行為。而有的教師對學生要求過低,只要學生不惹事生非,一概不管,讓孤獨癥孩子本來可以得到抑制的輕微問題行為越演越烈,以致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2.教學不當。
教師備課不充分,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遲鈍、笨拙,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多,教學形式和方法單一,讓學生厭煩、不滿;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是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學生就有可能放棄當前學習,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
3.管理不當。
當自閉癥學生的問題行為干擾課堂教學時,如果教師不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合適,也不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而是采取批評、訓斥等過激的方式處理問題,很可能會造成師生矛盾和沖突。
環境方面的原因
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環境對孤獨癥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教室布置的色彩過于強烈和鮮艷,容易使孤獨癥孩子在課堂上興奮好動、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教室溫度過高,也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問題行為也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