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鄭州9月24日專電 畫、畫,我們來畫個大泡泡……9月20日,在鄭州康達自閉癥兒童能力訓練中心的教室里,10名平均身高1米左右的“袖珍教師”和自閉癥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教室外,人們加油鼓掌。
2013年底,平均身高不足1.3米的“袖珍人”組成的“袖珍老師”團隊,在鄭州康達教育能力訓練中心表演,“袖珍老師”能歌善舞,表演花樣多引起轟動。“他們外形和聲音都和普通的兒童相像,如果請他們來當老師,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會不會有效果呢?”見到 “袖珍人”后,鄭州康達教育能力訓練中心主任張桂娥大膽設想。
2014年3月,張桂娥大膽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課堂上,“袖珍老師”們帶領“小雨人“一起跳舞、做游戲,和他們一起做生日蛋糕,哭鬧少了,歡笑多了。受他們影響,一些從不愿與別人交流的自閉癥兒童開始主動與“袖珍老師“做起了游戲。
來到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 已經36歲、身高1.2米的楊莉第一次見到了自閉癥孩子。她發現,孩子們對所有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面對面和他說話,孩子也不會回應。
“孩子們都很單純,他們的眼睛里我們就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楊莉說,在“小雨人”心里,她和伙伴們就是哥哥、姐姐。
“他們很依賴我們”。 提到她帶的孩子萌萌,她就一臉自豪。“一開始脾氣特別拗,總是在教室亂跑。”現在,萌萌會很親切地抱她,見面叫她“姐姐”,有好吃的還會和別人分享。
“沒想到效果這么好。”張桂娥在一次次精心觀察后發現,“小老師”們不僅多才多藝、肢體語言豐富,而且表演夸張、討喜。幾名愛鬧脾氣從不說話的孩子也漸漸有了笑臉。
袖珍老師王順才說,雖然自己有著兒童一般的身形,但畢竟有著成人的頭腦,可以在玩耍中巧妙地引導孩子們,這是自己的優勢,“他們喜歡跟我們玩,我們就是他們的玩伴。”
為方便上班,中心給10名“袖珍老師“在訓練中心附近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里。平時,除了工作,那里就是所有袖珍老師的家。
“因為大家都是同病相憐的兄弟姐妹,沒有在外面的 歧視和嘲笑。”曾經,不穩定的收入,路人異樣的眼神,36歲的楊莉與很多袖珍人漂泊在全國各地依靠演出為生,“這次希望能在這里安個家。”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小雨人’一定會慢慢好起來。”張桂娥說,目前,中心有200多名自閉癥孩子,“袖珍老師”和“小雨人”相互“抱團取暖”。既可以利用袖珍人的“小巧玲瓏”來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集體,拉近距離,也可以讓“袖珍人”在這片星星的天空中找到自己的尊嚴,實現自己的價值。(霍亞平)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