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定區搶抓養老服務業發展機遇,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加快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廣大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合理布局,機構設置實現規范化。以城區老人和農村“五保”、“空巢留守”等老人為核心,籌資1100萬元,建成老年養護院1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所、農村敬老院17所和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6所,并統一完善了各功能室設置,配齊了娛樂活動器材和生活用具。同時,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保證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正常運轉,全區集養老、康復、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養老服務機構逐步實現規范化。 二是加大投入,參與主體實現多元化。一方面,區政府將養老服務業作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將其納入“民生實事”辦理。2010年以來,先后籌資2100萬元用于城鄉養老服務機構和基礎設施建設,并堅持財政籌資和爭取項目相結合的辦法,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按照政府提供場所、企業運營管理的模式,大膽探索,積極創新,鼓勵引導社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業。 三是高效便捷,服務模式實現多樣化。在每所敬老院確定了1名管理人員和1名兼職醫務人員,全面負責“五保老人”的生活、護理和衛生清潔等工作。籌資350萬元,建成了集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應急救助 “六位一體”的網絡服務平臺。由“蘭州幸福人家家政服務公司”組織人員定期上門為城區“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提供醫療護理、生活起居、保潔采購等服務。在城區每個社區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定期組織開展送文化、送知識、送歡樂活動,有效解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保障不到位、身體病痛易復發、心里空虛壓抑、文化學習渠道不暢等問題和困難。 四是營造氛圍,老年活動實現特色化。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參與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城市低保評議、社區治安管理等社會服務活動,積極開展各類老年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近年來,成立了“共建和諧大家唱”、“喜洋洋老年人演唱隊”等中老年活動隊,先后在各類大型活動中演出百余場次,逐步形成安定特色,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層次,充分發揮了廣大老年人在全區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供稿:魏曉燕 責編:王愛民)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