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范潔 傅佩文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正規與專業的企業,如今的家政企業不再是“一部電話,幾個阿姨”的中介作坊模式,而是向實現“家庭服務中心樞紐”功能轉變。 家政企業身兼多職,既是家政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從業人員的培訓者,還是雇傭關系的協調者。家庭服務行業規范化、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化,迫在眉睫。 家政企業頻打“特色牌” 創新家政服務項目—— 家政公司也有“高精尖”服務 羊年新春,家住古北的趙阿姨想要對家庭進行一次“深度大掃除”,但是家里雇傭的鐘點工阿姨只能簡單的“買汰燒”。“拖把+水桶”,只能除去灰塵,不能真正消毒除菌。但要找專業清潔機構,價格又吃不消。” 如今,趙阿姨的煩惱有望解決。捷鄰衛士家政公司就瞄準這樣的市場空白,除了傳統家政服務版塊,還將業務擴展到現代家庭服務,推出室內空氣檢測與治理,還有室內專業消毒例如滅菌、除螨、空調清潔消毒、貼PM2.5過濾膜等系列服務。上門服務的家政員,還會攜帶統一標準的勞動工具。 類似這樣專業、針對性的“高精尖”服務,捷鄰衛士家政公司還有很多。優秀的家政企業,同樣注重員工的評優管理,引導家政員走向職業化。不斷探索行業的職業化發展、標準化服務等科學管理模式,正成為其發展方向。 全程理念管理員工—— “組合拳”模式緩解用工難題 “去年春節,我們門店只有20%的家政員留在上海,今年升至50%,已經好轉很多。”面對“保姆荒”,上海巾幗家政打出“組合拳”緩解用工難題。 早在半年之前,公司就對門店3000余名家政員開展調查統計,詢問是否返鄉過年、提前幾天回家、預計何時返滬等問題,便于統籌與協調。此外,公司還采取“錯峰放假”,鼓勵家政員提前或是推遲返鄉時間。針對一些緊急的訂單,家政公司也會尋找“外援”,爭取“服務不間斷”。 這僅是巾幗家政“員工式全程管理模式”中的一環,該公司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配備實操室等專業培訓設備,自行編制專用教材和“八字經”,以規范家政員的職業道德和技能標準,獲得家政員與雇主的一致好評。 此外,巾幗家政還引進大數據,建立了自己的網絡數據中心,有助及時掌握雇主與家政員的情況變化,也出資為每位家政員購買意外險的公司。 定期家訪化解矛盾—— “人性化”服務確保雙方滿意 “王小姐,您對我們的家政員張阿姨還滿意嗎?”佳旺家政的工作人員上門詢問,當聽到雇主對家政員的“滿意”評價時,又再次向雇傭雙方確認合同細則與服務內容。 一個月后,王小姐又接到佳旺家政的電話,詢問服務質量。“張阿姨都挺好的,如果烹飪的菜式能夠更加豐富,那就更好了!”擔心影響阿姨的工作積極性,王小姐一直不好意思當面提出這項意見。“您放心,我們會轉告張阿姨,有任何建議,歡迎您直接與我們溝通。” 上門訪問做到知情雙方滿意,跟蹤回訪做到雇傭關系和諧,是佳旺家政的傳統特色,定期開展家訪慰問活動,解決雇傭雙方矛盾,更加人性化與重溫情。 優秀的家政企業,往往在服務宗旨上注重三個放心:服務家庭放心,家政人員放心,家政公司放心;在服務方式上注重三個相互:相互尊重與支持、相互溝通與理解、相互協調與融洽。 鎖定人群專項服務—— “菜單式”全科服務以人為本 年近70的劉阿姨對向“好幫手”求助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由于家庭變故,老人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失眠。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提供健康服務的非營利機構,竟為她制定專業的康復計劃,提供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指導。“排解了我的內心困惑,找回生活的自信。”此外,“好幫手”還提供康復理療,緩解了她的失眠癥狀。 “好幫手提供專業化的康復服務和個性化的精神慰藉。”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劉阿姨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有效改善,朋友日漸增多,參與活動熱情日益高漲,精神面貌更是煥然一新。 “好幫手”以老年人為重點目標群體,以“改善社區老人生存環境,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為目標,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層次的專業健康促進服務,擁有豐富的項目服務經驗,聘請資深的工作人員、專業營養師、全科醫生等,為老人提供個性化、菜單式的服務。 家政的專業化服務是大勢所趨 上海家政服務業的發展,相關部門要實行規范化、職業化管理經營,要敦促家政服務員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