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眼光7月31日綜合報道】日前,國外家政O2O“鼻祖”Homejoy宣布將于7月31日關站,網站首頁已提示不再接受新預約或訂單修改。
據Re/code報道,Homejoy此前已面臨著業務和營收增長的壓力。該公司CEOAdoraCheung表示,導致關閉的“決定性因素”是四起關于該公司平臺上的工作者究竟是全職工還是合同工的訴訟。
國內家政O2O卻是另一番風景。近日,由58同城獨立出的業務品牌58到家否認了將投資e家潔的傳聞,但其透露,未來六個月打算再投入3億元,發展58到家家政事業部。
一邊是海外公司的退出,一邊是國內企業的大舉擴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Homejoy的失敗在于其城市擴張速度過快,這一點也會考驗國內家政020企業。
于國內來說,其實早在2013年,龐大的市場需求就吸引了一系列創業者的關注,垂直于家政領域的初創公司接連冒出。在過去的兩年中先后出現了e家潔、云家政、小馬管家、阿姨來了、阿姨幫等家政O2O公司。
創業者的熱情試水,BAT等大小巨頭的覬覦,再加上資本的關注,家政O2O已經變成一塊創業熱土。去年開始,多個家政O2O企業相繼獲得多輪融資。
不過,經歷了過去一年的快速發展,家政O2O市場中的玩家多數還處在“燒錢圈地”的階段,同質化現象嚴重。小馬管家CEO馬晨飛直言,“大家在搶占市場份額的時候,都難免去燒錢補貼做推廣。但這絕對不是一個良性的生意。”如何在同質化和與巨頭的競爭中突圍,尋找到真正的贏利點,是創業者們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
去中介化是核心差異
記者梳理國內家政O2O的主要模式后發現,核心差異在于是否去中介化。此外,從參與者角度看,可大致分三類:一,做全品類平臺與家政公司抽成,如云家政;二,自營模式,自行招募和培訓勞動者,如阿姨幫、e家潔;三,傳統家政公司自己做O2O,如嘉樂會家政的阿姨來了。
對此,萬勇認為,家政O2O的用戶群體多為80后、90后,在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和反饋機制上,去中介化的思路更有優勢。目前阿姨幫平臺不會對基礎保潔等高頻低價服務分成,新居開荒等低頻高價的服務品類則會分成。這當中的邏輯是,以保潔服務做突破口,發展“增值服務”是一條必經之路。從用戶角度看,從高頻、基礎的保潔服務逐漸向定期服務的家電清洗、家具保養“遷移”是水到渠成的事。
他透露,目前阿姨幫的服務城市為14個,都是一二線城市。現階段,該平臺預計一年擴展10個到20個左右的新城市,前期擴張速度會慢,后期一旦形成樣板,速度會提升,需要考慮的主要是人員成本問題。
薛帥對記者分析稱,拓展新城市時,自營模式需在當地找到足夠多的人手來提供服務,平臺模式通過和家政公司合作,每到一個地方,能快速覆蓋服務資源網絡。此外,自營和平臺模式的服務邏輯不同。云家政解決的是服務匹配從無到有,從60分到85分的差距,自營家政公司可能解決的是60分到95分這樣一個差距。
云家政目前所服務城市為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為何不在短時間內大范圍鋪開服務網絡?薛帥回應稱,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首先要解決的是家政資源的覆蓋密度以及服務能力問題。因此,自營和平臺型家政O2O企業在品類拓展上亦存在差異,前者是橫向不同品類的增加,做新業務要么整合要么培養另一支服務隊伍。后者是縱向同一品類的延伸,依靠家政保潔這一服務群體本身就可做,如1小時上門洗碗、地板打蠟等,意在提高單價。
【1】【2】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