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中國正加速步入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2015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5%,預計2040年將達到22.1%,養老問題異常嚴峻。 有專家表示,以養老院為主體的機構養老,一般解決的是高端需求和特殊人群的養老問題,且普遍床位緊張,短時內很難滿足需求。社區養老主要是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才是現階段及未來最主流的養老模式,而相關領域的家政服務,將有望成為“新藍海”。不過,盡管市場廣闊,但雇主與家政服務員之間的摩擦卻時有發生,加強監管家政服務行業之聲不斷。 在國外,家政服務業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監管與規范上,一些國家或提升從業“門檻”、打破職業資格終身制;或采取公司負責制,讓企業成為確保家政服務質量的“兜底者”。這些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澳大利亞:企業為家政服務質量“兜底”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匡林 發自悉尼 記者的鄰居高先生,今年已82歲高齡。一直喜歡自己打理花園的他因為年歲漸大,行動不方便找來了一家連鎖家政服務公司提供服務,每兩周為他剪一次草和打理花園。如今,像高先生這樣尋求家政幫助的澳大利亞人越來越多。 據2014年5月公布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過去5年澳大利亞本土的家政服務和勤雜工行業總價值增長了10億澳元(1澳元約合4.54元人民幣),而且據推測這個行業的增長趨勢還將持續增長,到2018年預計行業總價值將達到8.12億澳元。 調查還顯示,沒有時間和沒有專門技能來完成家政事務的澳大利亞人數在增多,更多家庭和商業機構對家政服務的需求在增加,而更多澳大利亞的家庭也愿意在家政服務上花費更多。像澳大利亞一家最大的連鎖家政公司在全澳有260多家加盟店,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社會化服務的水平之高。 澳大利亞的家政服務門類齊全,如修繕房屋、打理花園、搬家、種樹、清潔、油漆房屋等什么的大多不是自己動手,很多家庭都愿意利用家政服務公司所提供的家政服務,把家政事務放手讓家政公司來完成。在他們看來,家政公司做事省事、省錢,效果令人滿意。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如果自己做不了非得請人做的話,那就一定要請專業人士來做。 澳大利亞對這些連鎖家政服務公司的監管是由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按照特許經營來管理規范的。特許經營是澳大利亞工業部門認可的行為守則,特許經營也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性,按照規范要求來從事家政服務工作,使得不達標的比例不到1%。 對澳大利亞的連鎖家政公司來說,對員工要全部進行嚴格培訓,他們全部要具有達標的從業人員上崗執照,能向服務的客戶提供符合要求的專業服務;有完善而規范的報價體系,有專人負責電話估價及免費上門估價;有家政服務質量保證,通常3天內提供免費返工。有的連鎖家政公司還向客戶提供一周內免費為客戶返工的服務品質保障。 澳大利亞的家政服務公司的雇員必須有專業執照,是要確保工作的專業與服務質量,而家政公司也要按照澳大利亞法律規定為員工提供工傷保險和“社會責任保險”,也就是說發生什么意外事故全部由公司負責。 而為保障客戶安全,澳大利亞的家政公司除嚴格執行挑選員工的標準外,還要對員工進行人品考察和要求具有警察局提供的無犯罪記錄證明。也就是說連鎖家政公司的人員都是專業人士、有專業從業執照、有警察的無犯罪記錄證明、有工作場所安全工作證書、工作健康安全證、有保險、有個人身份證件,可以讓需要家政服務的人安心地享受他們的服務。 日本:“護理師”從業門檻高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藍建中 發自東京 從2000年開始,日本開始實施“護理保險制度”。這一制度是為了解決老齡化社會的護理問題,而由全社會向需要護理的人員提供幫助。此后,以居家服務為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護理保險制度,由于個人只需支付10%的費用,所以這一制度成為支撐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在日本,雖然做普通家務無需專業資格,但是由適用護理保險制度的護理人員提供家政服務卻需要專業資格,由護理人員事務所派遣。 日本的護理師資格是從1987年5月21日開始認定的,其認定依據的法律是1987年制定的《社會福利師和護理福利師法》。該法規定,護理師是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術,根據身心狀況,對身體和精神上存在障礙的人員提供護理的從業人員。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