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下這個標題,不禁啞然失笑。
還記得崔健那句歌詞"現在機會到了 可能知道該干什么"?
互聯網下的家政行業,傳統與顛覆,如何共生共存 ?
機緣巧合,最近與某轉型中的傳統家政公司,和某家政領域創業的互聯網公司聊了聊,感觸頗多,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線下傳統家政公司反推向互聯網做O2O?
講得大一點,阿里選擇與蘇寧合作,是看中了線下門店的實力和布局。
講得小一點,58同城等家政業務,無論線上業務如何出色,還是需要線下高質量服務做支撐,否則再強大的流量入口,都只是鏡中水月 空中樓閣罷了。
而傳統家政行業,特別是有品牌的家政行業,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積累的線下資源,包括服務人員和客戶資源,具有天然的壁壘,并非一朝一夕能被互聯網公司瓦解的。
因為,互聯網上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燒錢解決的,而線下是需要時間來累積和沉淀的。
而且,簡單粗暴的燒錢補貼無法加深用戶對平臺的粘性,只會讓平臺不堪負重難以前行。
于是,在這個行業里,大家都想做完美線上線下融合,只是,從線上轉到線下是否更難一些,而線下轉到線上相對容易一些 ?
又或者你就專做線上導流,我就專做線下服務,各做各專業的事情呢?
互聯網化的“阿姨”
如果還把家政的隊伍看成40,50人員,這個認知恐怕需要刷新一下了,因為70末,80后早已登場。
這個群體,微信群紅包搶得不亦樂乎,朋友圈微商做得風生水起,對移動互聯網的接受度是很高的。
而家政行業的一個痛點是: 低端服務同質化競爭嚴重, 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服務,管理培訓成本很高。
順勢下來思考,這樣的人群是否能成長為更加職業化和互聯網化的“阿姨”,具備更加高端專業的家政知識和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
家政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大行其道,滴滴共享閑置的車輛和駕駛服務,Airbnb共享房屋資源。
家政的高端和專業服務,有沒有可能讓具備這種技能的專業人士兼職或者技能交換來完成?
暢想一下,如同<<場景革命>>提到的一樣,是否能打造一個場景,融入社交和更多的互動元素?
當然,這里面最重要的前提是,規則的制定和激勵機制的設計。
家政大數據?
創業只有兩個方向,做互聯網的事,和做互聯網做不了的事情。
阿里支付寶在線下各超市門店,便利店收集零售數據,對周邊小區的消費數據會了如指掌。
有沒有這個互聯網巨頭短期內還沒有觸達的地方 ?
家政服務提供商,有進入用戶家庭提供服務的這種天然優勢,與用戶的深入長時間接觸機會更多。
當阿姨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購買決策(或者建議權)時,她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家庭用品的購買入口?
這些第一手數據,是否對家政行業本身,零售行業有更多的指導作用 ?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一方面,一線城市中對家政服務有需求的家庭平均達到30%,而且整個市場尚處于培育階段,很多用戶的需求開發有很大的潛力
看看逐年上漲的月嫂價格吧。
看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吧。
看看家政O2O資本市場的熱度吧。
另一方面,雖然不斷被曝出融資消息,家政O2O項目的存活率僅為10%或更少,你能熬過去嗎?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