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家政服務公司300多名員工持有假資格證被曝光,折射出家政市場的亂象。家政公司員工從事家政服務,首先要在官方認定的培訓機構培訓,培訓合格通過鑒定后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可由于相關鑒定機構無法滿足龐大的鑒定需求,很多人難以快速拿到證書,也就無法上崗找工作。這種矛盾給家政行業造成了困惑,也給假證流通、泛濫提供了可乘之機。(據《南方都市報》9月16日報道) 目前,涉事家政公司已向相關員工退還了培訓費。可懷揣“學會一技之長、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找一份較為穩定的工作”的美好夢想的人卻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打擊。 據調查發現,很多假職業資格證書仍舊在市場流通,仍舊“忽悠”著客戶。而且,除了職業資格證書,各類協會的培訓證書五花八門,相當一部分家政公司私自收費,培訓發證,其利潤可達50%以上。對于名目繁多的資格證書,消費者難辨真假,務工人員也容易上當受騙……隨著種種內幕被披露出來,連報道此事的記者都感嘆:這批假職業資格證書到底流通到了多少家家政公司?涉及了多少家政從業者?其水之深,難以想象。 假證破壞了家政市場的正常運轉,損害了雇主與客戶之間的基本信任,還給家政從業者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害,甚至對家政行業、城市形象都會帶來損傷。 假證為何如此泛濫?據深圳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會長介紹,深圳市注冊的家政公司約有兩千家,保守估計有60萬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每年還有10萬多人的缺口。可現實當中,官方的職業鑒定機構一年只鑒定4次,每次兩到三天,不可能保證所有人都能拿到職業資格證書。這份證書,是學習經歷和相關技能的確切證明,是客戶選擇時的重要參照和依據。對這些外來人員而言,他們迫切需要技能培訓,迫切需要這份證書,以便在培訓過后盡快上崗。當這種對證書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另尋出路甚至走歪門邪道便成了幾乎是必然的選擇,順應這種需求的種種花樣自然也就“應運而生”。加之目前很多地方對家政服務行業監管不力,更使得假證的制作、使用無所顧忌。比如,國家職業分類中并無“催乳師”這一工種,但印有“催乳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卻堂而皇之地在市面流通。 對利益的追逐,讓騙子們無所不用其極,而有關部門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則在客觀上為騙子提供了大好商機。如果有關機構能經常深入實際,充分了解市場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鑒定次數和鑒定天數,盡可能保證更多的人盡快拿到資格證書,并擔負起相應職責,在把好“入口關”的同時,切實加強全程監管,那么,家政服務資格的鑒定與需求就能實現有效對接,假證泛濫及各種亂象也才能得到治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