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8月23日電 近年來,豐都縣圍繞健全國家機構養老、發展社會養老、構建社區“兜底”養老的三大社會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目標,著力整合社區資源,以建設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模式,積極搭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社區主辦、社工和志愿者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全力構建基層基礎養老服務體系。
今年,豐都修建改造43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目前,全縣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正如火如荼,預計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加快建設養老服務中心
“雪玉路社區一直沒有養老服務站,為了解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獨處問題,讓社區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早日為老人提供舒適安全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工人們加班趕工,現在裝修完畢,就差床、廚房用具、按摩椅等設備沒有安放。”8月20日,三合街道雪玉路社區居委綜合服務專干王渝介紹,該服務站投資40萬元,整體規模加上室外的院子有300平方米,服務站可容納200余名老人。
王渝告訴記者,雖然還沒有定收費標準,但是一定經濟實惠,在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同時,既滿足社區養老的需求,也要有利于社區養老服務的開展。
“以后終于不用一個人呆在家里,有地方和朋友去下棋了。”退休老人鞠得堂在得知社區養老服務站快要完工后感到十分高興。他告訴記者,他家就在附近,活動回家特別方便。以前一般都是去朝華公園和電影院廣場,雖然乘車是免費的,但是也有很多不便,去晚了坐的地方都沒有。天氣炎熱的時候,除了早晚去玩,其他時間都只能呆在家里。下雨天就更不用說,只能成天呆在家里。
當工作人員告訴鞠得堂老人,服務站不僅開設娛樂休閑室,還有休息室、健康理療室、老人飯堂等,老人們可以享受更多的養老服務時,鞠得堂老人笑得更加開心了。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南天湖中路社區正在修建中的養老服務站。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抓緊最后的裝修工作。
正在裝修的服務站是在以前的基礎上擴建的,由政府補貼修建,現已修建了一個多月,規模由原來的100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300平方米,共上下兩層,到服務站的老人人數也由早前的四五十人增加到上百人不等。
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擴建完畢后,社區老年人可以到服務站下棋、唱歌,或是享受理療等養老服務。服務站也新開全托服務,讓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以來,豐都縣建成的158個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直接服務所轄社區老人達75萬人(次),間接覆蓋全縣330個村(社區)。而今年,豐都縣投入200余萬元,在全縣升級打造43個功能齊全的養老服務站。其中包含建設40個農村幸福院,3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同時新增床位150張,預計可接待20萬人次,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除了養老服務站外,我們還投入50萬元,建成社區養老平臺,目前正在選址規劃中。”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是依托鄉鎮服務站、家政公司、志愿者等,為市民提供水電氣、心理咨詢等便民服務的網點。
這就必須要求,社區養老服務平臺與老人們簽訂服務協議。對于特定的對象,由政府買單,服務全部免費,其他老人可以選擇低償的服務類型。
據介紹,即將打造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立足老人舒心,打造親情式服務環境。建立“1+1”和“1+N”服務模式,工作人員統一佩戴胸牌上崗服務,對能“走出來”的老人,由養老平臺提供周到照料。
同時,立足老年人安心,建立幫扶式服務體系。充分依托社區衛生室的醫護力量,組織老年人健康講座,開展常規檢查,提供健康食譜、贈送保健常識手冊,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不能“走出來”的老人,由服務人員上門為他們提供健康咨詢、陪護聊天、代購物品、家電維修等服務。
最重要的是立足老人開心,營造愛心式情趣服務。根據老人的自身特長和愛好,分類將他們編入才藝展示、琴棋書畫、花卉培植和生活互助等小組,充分為老年人提供學習娛樂、聊天撫慰、心理咨詢、老齡政策、法律援助等服務。(王嫚 張莉 毛婉璇)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