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家政”第一次寫入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的重要內容。業內人士稱,在我市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市場發展下行壓力較大的消費環境新常態下,家政服務業擔當著一定的提振消費的職責。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市家政服務業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制約因素與發展機遇?就此,記者對我市家政服務行業進行了走訪調查。
現狀:
新業態不斷涌現專業服務越來越細
6年前,進城務工的楊春麗參加了母嬰護理的系統培訓,考取了從業證書。之后,開始做月嫂。起初每月工資只有1000元,不過隨著經驗和客戶口碑的累積,其級別逐漸上升。
如今,楊春麗靠著“金牌月嫂”的招牌,月薪高達8000多元。來自農村的她,現在一年的純收入遠遠高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數據——36940元。
“金牌月嫂”是一個新興詞匯。在以前,“保姆”幾乎是家政服務人員的統一代稱。業內人士稱,楊春麗們的出現,以及“保姆”這一詞匯的日漸淡出,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市家政服務行業的興起與發展軌跡。
2000年8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家政服務員國家職業標準》,家政服務員被正式定性為一種職業,由此家政服務業進入規范性發展的快車道。
據介紹,東營家政服務業勃發于2004年。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家政服務公司在150至160家左右。業內人士稱,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快速發展,由此造成的家務勞動社會化需求增長,促使了家政服務公司大規模“應運而生”。
“目前,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活力很大。”在華辰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經理看來,衡量發展活力的一個指標就是每年的培訓人員以及安置就業數據。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華辰家政去年培訓1200余人,安置就業900多人次。另一家行業龍頭——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去年培訓50歲以內者2600多人,50歲以上500多人,安置就業率高達90%以上。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尹經理與王經理一致認為,近幾年來上述數據都呈增長趨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市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還體現在其他一些方面。首先,業態更加細分,家政公司、搬家公司、養老公寓、產后恢復會所的出現,即是明證。記者調查發現,受此影響,家政服務公司已經開始突破洗衣、保潔這樣的“簡單勞務型”服務和護理、營養、育兒之類的“知識技能型”服務。此外,尹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家政企業在服務體系上形成了查體上崗、培訓上崗、合同上崗的工作流程。”在管理上開始通行“招工—培訓—考核—定級—售后服務—業務考核”的服務流程,“我覺得這些都是咱們東營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和成熟的表現。”
問題:“中介制”還是“員工制”?
多層次、專業化、逐漸規范的服務,給家政服務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不過,包括陽光大姐和華辰家政在內的多家公司負責人都表示這一行業面臨不少制約因素。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絕大多數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務人員之間僅僅是中介關系,而沒有建立勞動關系,這意味著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公司也沒有權利約束家政人員的流動。有業內人士稱,為了防止家政服務人員說走就走,家政公司不得不提高工資。“但是家政人員不可能總是有活干,收入穩定得不到保證。”
在我市,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是為數不多“試水”員工制的公司之一,為家政人員繳納一定數量的保險,同時為員工設置底薪。在用工時,公司、家政人員與雇主簽署三方合同,公司代收雇主繳納的傭金,家政人員結束服務后,公司根據雇主的評價發放相應工資。 “相比于中介制的家政公司,即使員工沒活兒待崗時,實行‘員工制’的公司也要按照約定照開工資。家政服務員的收入將更為穩定,這也有助于其實現穩定就業和維護權益。”尹經理表示,實行員工制后,公司掌握家政服務人員的檔案,雇主可提前熟悉家政人員的信息,避免中介制的弊端。與此同時,公司根據雇主評價發放工資,也使家政人員更加追求服務質量。“總之,實行員工制,對東營家政服務業的發展提升作用是明顯的。”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