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甘曉妹 臨近年底,又進入家政服務的旺季,然而,一些由此引發的諸如保潔從業人員素質低、人員雜、保潔公司不守信用等問題也顯現出來。根據鼓樓區消費者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天都會接到2至3條家政服務類的投訴。 亂象 家政“游擊隊”干活太糟心 工商部門調查顯示,在家政服務行業,相當一部分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人員采用“游擊隊”形式提供服務,他們既沒有工商部門核準的經營資質,也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服務完成之后,一旦消費者發現問題,根本就投訴無門。而有一些公司盡管取得了經營家政服務業務的資格,打著技術專業、服務優質的招牌招攬業務,當招攬的業務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范圍和數量時,卻背著消費者私下將多余的和超過自身服務范圍的工作轉給一些小個體戶,從中賺取好處費,這樣一來,消費者享受到的家政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今年“十一”前,市民李女士想找家政公司到家中擦玻璃,李女士打了多家家政服務公司的電話,都說已經排滿了,抽不出人手來,最后終于有一家同意上門為其服務,結果上門的兩個保潔工人,干起活來敷衍了事,最終擦好的玻璃是白一道灰一道。 據工商部門分析,由于家政服務業務淡旺季業務量相差很大,因此在淡季,一些家政服務公司為減少成本,會大幅度壓縮人員,而到了節假日或年末業務量劇增的時候,又會臨時找人充數,一些未曾接受正規培訓或不適合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參與進來。突擊招工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政服務工作季節性短缺的問題,但問題會隨之而來,一是臨時招的員工技術不過關,容易因造成客戶損失而引發糾紛;二是這些員工因缺乏經驗,極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根源 家政服務市場監管乏力 據鼓樓區放心消費創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張國勝分析,家政服務消費侵權問題屢屢出現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 首先,由于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導致行政部門處罰力度不足。家政服務是一種隨意性很強的服務行業,目前,無專門處理該行業消費糾紛的專項法規,一旦家政服務出現消費糾紛,只能參照《消法》執行,對于家政公司和家政中介公司該怎樣與用戶簽訂合同等具體問題,都沒有明文規定,以致商家有空可鉆。 其次,消費者在選擇家政服務公司時缺乏理性,自我保護意識差。一方面,消費者缺乏對保潔行業的客觀了解和認識,有的一味貪圖便宜而不考慮商家的實力,導致服務得不到保障,有的一味選擇大公司而不考慮商家的信譽,導致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另一方面,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維權知識,將簽訂協議、索要發票置之腦后,極易為日后的消費糾紛埋下隱患。 另外,消費者弱勢地位突出,訴訟成本偏高也使得一些商家有恃無恐。消費糾紛一旦出現,且涉及到損害賠償,難以達成調解一致時,最有效的解決途徑是通過訴訟解決,而消費者作為一個個體,弱勢地位突出,訴訟耗時費力,成本高、時間長,消費者往往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耗費大量時間,即使贏得了訴訟,也是身心俱疲,所以很多消費者往往因為害怕麻煩而放棄維權,間接地助長了不法商家的氣焰。 提醒 簽訂書面合同 市消協相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為了避免麻煩,在選擇家政公司之初就要特別小心。首先要看家政公司是否具備合法經營資格,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健康證、工作證等,要盡量選擇自己比較了解、信譽好、證照齊全、服務制度完善、服務人員管理規范的家政公司。選擇家政服務一定要通過正規的家政公司,而不要選擇在小區貼廣告或流動的“野家政”。 其次,一定要簽訂書面合同協議。簽訂書面合同協議時,需仔細閱讀家政服務協議內容,看清條款,盡可能地將條款細化,如約定好服務時間、地點、價格、項目以及出現侵害消費者財產、人身安全等行為時,經營者應當承擔的責任,明確單方違約后的賠償方法及賠償金額,不要輕信口頭承諾。 此外,消費者不要不簽協議就交定金、押金,服務費用最好不要預先支付。在接受服務之前,消費者應當向服務人員說明服務范圍、服務方式、注意事項等,在接受服務后當場付錢,以防家政公司倒閉或改頭換面,消費者難以維權。服務后索要發票等有效憑證,消費者不要與家政服務人員簽訂“私約”。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