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市現在大約有500多家家政公司,而其中大約300多家都屬于類似中介性質的中小型家政公司,只有100多家員工制公司。近日,記者走訪家政市場發現,我市幾家較大的中介公司正在嘗試走一條市場整合的道路,這其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運行可能成為家政行業整合的“急先鋒”。
家政服務這個傳統行業正面臨著創新轉型。傳統中介式的家政公司正面臨困境,而隨著我市幾家大型家政公司互聯網平臺的搭建,這種僅靠“介紹業務”生存的公司面臨著選擇——和大公司聯合或是業務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信“老熟人”勝過家政公司
“急需保姆一名,請同學們幫忙介紹,不要找家政公司。”近日,市民小張在朋友圈中發出這樣一條消息。“家政公司收的中介費不低,介紹的人卻不一定過關,以前吃過這個虧,我就想找熟人介紹保姆,感覺更放心一些。”小張說。
同樣,孩子只有5個月大的小劉表示,孩子剛出生時,請的月嫂也是同學幫忙介紹的。“朋友用過的我才放心,畢竟帶孩子不是小事。”小劉說。
而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家政服務人員都愿意通過家政公司接活。長期在烏蘭道好利來蛋糕店附近接保潔活的智大姐表示,她從2000年開始涉足家政行業,一直都是和姐妹們單干。“一開始想過找家政公司,可是公司要抽成30%,這樣的價格我無法接受——畢竟家政給找的活也不比我自己接的多多少。”智大姐說。
行業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一方面,部分市民不相信家政公司的信譽,另一方面,很多單干的服務人員并不愿意加盟家政公司。這樣的市場現狀,讓一心想把家政事業做大做強的業內人士憂心不已。
包頭市家政服務協會主管賈素紅表示,現在,在包頭市場上存在兩種家政類型,一種是員工制公司,一種是類似中介性質的家政服務。中介性質的家政公司服務人員流動大,沒有保險等保障,公司也很難真實了解員工的技術水平,只在家政服務人員和雇主之間起一個簡單對接作用,一旦出現糾紛,容易造成互相推脫責任的情況。這都是家政服務行業現在切實存在的問題。
而原包頭市家政行業的龍頭企業、婦聯旗下的好幫手家政服務中心,現在的蘇迪雅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華昕分析:“從宏觀層面講,現在家政行業的問題最大的就是行業惡性循環,包括行業整體惡性循環,市場化惡性循環,以及糾紛惡性循環。”“糾紛惡性循環是指長期以來多數公司的經營都不規范,包括合約模式不清、權責不清、亂收費、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職業素質偏低等問題,導致社會對家政行業的公司與服務人員普遍存在偏見,這種偏見在日后合約履行過程當中容易催生矛盾,同時也不斷強化社會對行業的偏見。而更深層的解讀則來自于市場化惡性循環——由于長期的惡性循環導致市場定價機制失效。當價格普遍不能真實反映商品包含品質、質量、隱藏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真實價值時,消費者只能默認所有的商品(服務)都存在名不副實的問題,更加依賴價格作為采購參考,最終選擇價格最低而非對客戶需求本身性價比最高的服務進行消費。對于家政公司來說,由于客戶習慣性地選擇價格最低的而不是價值最優的服務,所以一般企業都不會主動去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這種集體無意識行為會進一步加深價格與價值的背離。
單打獨斗難以克服先天缺陷
事實上,家政市場出現上述問題并非偶然,也并非家政公司沒有改善經營的意向,而是很多現實問題讓大多數家政公司不得不“得過且過”。
賈素紅告訴記者,現在我市大約有500多家家政公司,而其中大約300多家都屬于類似中介性質的中小型家政公司,只有100多家員工制公司。之所以中介式公司的數量遠大于員工式公司,這和企業實力、行業特點都有很大關系。
按照國家對家政企業的要求,一家家政公司至少要有10名員工,這些員工要簽正規的勞動合同,至少三分之一的員工要上五險,而這些條件,小家政公司往往難以滿足。首先,家政行業的利潤并不高,一次收三五百元的中介費還要負責后期回訪、糾紛調解等工作,花費不小。另一方面,公司要給員工開固定工資,那么,當員工工作脫檔時期,公司仍要負責員工的工資費用,許多家政公司并不具備這樣的資金實力。此外,家政行業人員流動性非常大,也給上保險制造了很多困難。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