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開始,家政O2O已經發展了兩年,在唯快至上的互聯網領域,家政O2O到現在仍舊不溫不火似乎有點難以理解,究竟是為什么呢?
“明年,家政O2O將會進行一次洗牌,每個領域只能留下一兩個公司。但今年,在休閑食品的配送、保潔、洗衣、美容這四大高頻領域中并沒有一家公司的市場份額能夠超過20%。”e家潔的創始人云濤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從創業者大規模進入互聯網家政領域到現在已經有兩年時間,美國的家政O2O公司代表Care.com2014年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在中國的用戶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受歡迎。
據北京和上海兩市的家政服務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北京至少有200萬戶需要家政服務,家政服務人員缺口達到150萬人。上海家政服務人員數量超過50萬人,而有家政服務需求的上海家庭為180萬戶,缺口達到130萬人。
截至今年5月底,e家潔在6個城市簽約阿姨全職加上兼職人數約為1萬人,阿姨幫在12個城市簽約全職阿姨人數約為4千人,58到家在27個城市簽約全職阿姨約為3千人。“這些阿姨并不完全是增量,遠遠不能填補缺口。這一方面說明作為剛需的家政O2O仍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行業發展的并不是那么順利。”一位O2O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家政O2O目前的發展規模不容樂觀。
創業者和投資人顯然不這樣認為,自2013年4月份家政O2O爆發以來,投入其中的創業者不計其數,意識到這一領域重要性的投資人和行業巨頭也紛紛進行布局。2014年8月,阿姨來了獲得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雷軍個人投資了阿姨幫,2014年10月,阿姨幫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同年12月25日,云家政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融資。2015年2月,家政O2O平臺e家潔完成了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據一財網報道,58同城CEO兼58到家董事長姚勁波承諾,將在3年內為58到家投入3億美元,并動用總部所有資源,58到家的重要性未來可能要超過58同城其他所有業務,在他看來,58到家是58同城未來的希望。
在阿姨幫創始人萬勇看來,家政O2O是進門式的服務,是一個重要的入口。通過高頻次的保潔服務可以和多種上門服務連接起來從而形成獨特的盈利模式。“比如寶潔想要推廣一款清潔用品,我們可以通過阿姨為客戶服務時來進行使用推廣,這要比線上線下的廣告價值要大多了,類似的服務也會很多。”這是萬勇等創業者和投資人認可的家政O2O的價值所在。
“但能夠讓這個市場活起來的根本所在還是阿姨和消費者。”e家潔的創始人云濤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目前,家政O2O有兩種模式,一種以云家政為代表的平臺類,扮演中介的角色,整合傳統家政阿姨資源來提供服務;另一種是以e家潔和阿姨幫為代表,自行招募阿姨并進行培訓。
“阿姨的數量和質量是兩種模式的基礎,但不管是哪種模式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業內人士指出。
在2014年10月舉辦的五道口沙龍社區O2O專場中,云家政聯合創始人孫黎透露,云家政用戶是10萬,家政服務人員為25萬。云家政阿姨的數量增幅極為迅速,但云家政阿姨日接單量僅為1000;阿姨幫只有4000個全職阿姨,日接單量卻達到了5500。“傳統家政公司的阿姨往往不經培訓即上崗,云家政的平臺模式無法對線下家政公司和阿姨的服務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嚴重影響了用戶的用戶體驗和留存率。”
“自營模式最大的問題在于供應鏈,沒有足夠的阿姨來提供服務。”云濤指出在自營模式領域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原因在于阿姨數量不夠。
e家潔最初也招募兼職的阿姨來填補數量的缺口,兼職阿姨雖然容易招到,“但她們大多有自己的一些老客戶,只把自己20%-30%的時間放到我們這邊,服務質量還不容易把控。”云濤說,之后e家潔主要招募全職阿姨。但全職阿姨需要去和傳統家政公司搶,和同類競爭公司去搶,招募到之后還需要再進行培訓,這嚴重影響了招募阿姨的效率,導致自營模式的業務不能迅速拓展。“雖然日接單量為幾千,但與整個市場需求相比顯然不夠,這是制約我們整個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阿姨數量和質量的增加將大大改善家政O2O整體環境,讓用戶體驗到足夠好的服務。但同時必須注意到的是,消費者的習慣也嚴重制約著市場的發展。
有媒體指出,在中國沒有出現類似Care.com的上市企業,是因為大環境的制約,用戶整體還較缺乏信任感,不太習慣在線上直接選擇家政服務,正如打車軟件剛開始時那樣。這一方面需要國內企業進行進一步規范,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培養用戶使用互聯網選擇家政服務的用戶習慣。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