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滴滴家政”=互聯網+家政服務 “滴滴滴滴……”7月11日上午,家政服務員丁萍萍的手機里傳來呼叫聲,她意識到有客戶下單了,趕緊拿出手機查看:“地址: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百通馨苑紀先生;內容:小保潔,服務面積:67平方米。”丁萍萍馬上按下“搶單”鍵,平臺顯示她搶單成功。5分鐘后,丁萍萍和雇主紀先生完成電話溝通:雙方約定13日上午9點上門進行保潔服務。 “雇主只需輸入服務時間、服務地址和聯系方式,選擇服務項目后,系統會自動匹配家政人員,家政人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搶單。”青島托普集團董事長王濤宇說,這是他歷時兩年打造的“互聯網+家政服務”新平臺,由于操作方式與“滴滴打車”類似,王濤宇將自己的平臺注冊登記為“滴滴家政”。 變革:“打掃衛生”標準化 “以前雇的家政鐘點工都是按小時收費,經常遇到‘磨洋工’的,60多平方米的保潔能干七八個小時,服務質量還不怎么樣。”紀先生說,他是偶然在手機朋友圈看到了“滴滴家政”的APP推介,發現這家公司的保潔是按面積收費,價格固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紀先生預約了一個67平方米的服務。保潔員丁萍萍干得非常好,服務結束后,紀先生在線給了一個好評。 “在傳統家政模式下,絕大多數家政服務員與家政公司沒有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雙方是簡單松散的抽成關系,由于責權不明晰,在服務過程中會出現亂收費、磨洋工、損害不賠償等糾紛。”青島市李滄區托普創新工場主任王敏燕說,在“滴滴家政”模式下,所有的家政服務員須持證上崗,并且與托普公司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配備統一的服裝和工具。擦玻璃需要幾個步驟,清洗抽油煙機必須攜帶什么樣的工具,公司保潔手冊全部都有對應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如何與雇主交流溝通,如何通過在線反饋和監督激勵員工,公司同樣配有一套標準化考評機制。 盈利:需求幾何式增長 “互聯模式下,資源整合的速度是驚人的,當網絡平臺、服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都已經完善,‘滴滴家政’這種模式在城市間是可以快速復制的。”王濤宇說,以青島市為例,全市常住人口已經突破900萬,共有約335萬戶家庭,預計有20%即67萬戶家庭有家政服務需求,每年家政服務可產生的消費預計13.4億元。“我們已經開始進行線上線下推廣,相信這一模式很快就會覆蓋整個青島,預計到2016年,‘滴滴家政’可以整合青島市10%的家政服務份額,彼時收入即可達1.3億元左右。”王濤宇說。 “前期平臺建設投入有400多萬元,目前公司的市場估值已經接近兩個億。”王濤宇表示,隨著“滴滴家政”業態的不斷成熟,有數家風投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不管是傳統模式還是互聯模式,服務質量永遠都是核心和生命線,所以他希望能找到一個性價比最好的風投公司,把“滴滴家政”扎扎實實地做下去。 未來:形成生態供應鏈 “我們非常看好‘滴滴家政’這個互聯平臺,以它為中心,成立了家政服務就業創業廣場,把全區的家政服務行業都集聚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完善產業鏈,促進其快速發展,還可以解決馬路上的非法零工問題。”青島市李滄區人社區局局長程遠志說,以家居裝修行業為例,全區大約有400多人常年游蕩在馬路上非法打零工,政府可以有效引導他們退路進“網”,通過上崗培訓,下載使用“滴滴家政”實現“搶單”式工作,就業環境比以前更好、掙錢速度比以前更快。 “再過二三十年,每3個中國人中就會有1個老人,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僅陪老、助老這一項家政服務,就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王濤宇說,未來的“滴滴家政”,將在訂單、人員、培訓、信息等方面實現云資源共享,線上線下形成一個快捷有效的生態供應鏈。 “不管你是需要衛生保潔、刷墻運貨,還是護理老人、搬家維修,只需手機輕輕一點,就會有專業人員就近搶單上門服務。”王濤宇說,當家政服務被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美麗新世界。(本報記者 劉艷杰)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