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家政O2O Homejoy 倒閉了,誰是壓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
|
|
|
|
|

據 Re/code 報道,在線家政平臺 Homejoy 將在 7 月 31 號正式關閉,這個消息無疑給當下如火如荼的 O2O 澆了盆冷水。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譽為明日之星的 Homejoy 為何突然無疾而終?是因為政策因素還是自身入不敷出?它的失敗能給我們國內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示? 回答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下這位在線家政鼻祖三年以來的成長歷程。 Homejoy 成立于2012年7月,總部位于舊金山,由 Adora Cheung 和他的弟弟聯手創辦。它的特點是借鑒了Uber中心總調度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鐘點工清潔服務,在 Homejoy 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提前24小時對鐘點工服務進行預約,服務價格為20美金/小時。另外,Homejoy 對平臺上的保潔員進行審查和考核,但就像Uber的司機一樣,他們并非某家公司的雇員,而是一群可以任意分配時間的自由工作者,根據自己的情況接活,Homejoy 向其保潔工支付每小時大約13美金的薪水。 自成立以來,Homejoy 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已在31座北美城市開花,有超過1000 位保潔員在平臺上提供服務。去年4月,它又宣布開拓國際市場,陸續在英國、德國、法國等地啟動了業務。快速擴展的背后是資本的一路追捧:Homejoy 13年3月獲 170 萬美金種子輪投資,同年10月完成A輪融資(數額未公開),2個月之后又宣布了 3800 萬美金B輪融資。資方陣容也稱得上亮眼,Homejoy 最初在 Y Combinator 孵化,之后包括 Redpoint Ventures, Google Ventures,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內的數家知名機構等都參與了項目的投資,總額累計約4000萬美金。 但這樣一個明星項目為何要在本月底就緊急關停呢?據CEO Adora Cheung 稱,公司面臨的主要困境是 “將員工歸類為合同工而不是雇員” 的法律糾紛,盡管目前還沒有正式立案,但這使得 Homejoy 在尋求下一輪融資中處于弱勢地位。但這類法律糾紛其實是目前美國所有“共享經濟”都面臨的困境,并不能解釋為何 Homejoy 最大的競爭對手 Handy 依舊活得很好,繼續穩坐行業老大的位置。 同樣成立于12年的 Handy 模式與 Homejoy 十分類似,不過業務要比Homejoy更豐富一些,除了清潔外,還包括維修、油漆、家具組裝等。目前已覆蓋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37個城市,月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