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廣州)·居游記
用兩天的時間認真地看完了芭芭拉·埃倫賴克的《五分一毛:聚焦美國福利改革之弊》。作者是一個有博士學位的女作家,她為深入研究低收入人群,混進各種家政公司、大賣場、餐廳應聘最底層的工作,并試圖僅用這些微薄收入支付自己的全部生活費用以切實體驗低收入者的疾苦。而我之所以對她這一行為非常仰慕,是因為知道自己永遠沒法做這樣的“自殘式”研究。
但這本書給了我另一個有趣的靈感。我之前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意識到:在美國這樣一個公共福利挺好、物質生活極其豐富、商家費盡心思刺激消費的國度,消費者只要稍微花一些心思,便能用相對便宜價格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務。我想實驗一下在完全不降低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僅通過“訓練自己成為一名精明買手”的方式,一年下來能節省多少開支。
我把這個主意告訴了我的朋友C,于是她立刻從家里拿了三本厚厚的《The Tightwad Gazette》(《吝嗇鬼報》)讓我學習。這原先是Amy Dacyczyn自己定期出版的個人小報,后來因為深受歡迎而結集出書。
第一本《吝嗇鬼報》是1992年出版的,在我看來,其中有些省錢的手法確實有些節約過頭了——例如她會把一次性的食物密封袋清洗干凈之后再次使用。但整本書中體現的節儉、環保、不持有精神確乎可以稱得上是“可持續生活”的典范。更難得的是,作者的行為并非完全出自生活所迫,她就是覺得節儉是一種美德,并且在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節省開支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事實上,她和其丈夫還用多年節儉下來的錢為家人買下在他們所處的生活階層能夠想象得到的最好的房子。
懷著吝嗇鬼精神,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可以輕松省錢的契機,讓有心人可以有效提高消費的性價比。例如我把每周去某超市買菜以及生活用品的時間從周末改到周二了,因為周二是他家的全線九折日。
又例如那個全世界最大的兒童博物館,一大一小的每次門票費共40美元。如果花一百多美元辦年卡,就可以不限次數進入。但我研究了一下它的網站,發現每月第一個星期四下午四點到八點免費。試驗了一次,免費時段的人也并不是太多。唉,一年都能免費去12次了,還有啥必要辦年卡啊。
有些時候,隨口多問一句話也能少花很多錢。例如我在本州旅行的時候,有一次訂酒店問了一句:印第安納大學員工有特別優惠嗎?對方立刻給了我7折。在訂下一家酒店時我又問了同一個問題,人家說沒有折扣,但可以給三份免費早餐。
還有,根據《吝嗇鬼報》的建議,對于使用頻率不高的物品,寧租勿買,只有一種情況可以例外——租賃的價格累加起來已經超過購買金額了。看到這一段話的時候,我正猶豫著要不要買一個原價400多美元的露營帳篷,后來我花17美元租了同款的,而且事實證明在一整年中我只露營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