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剖析家政O2O目前存在的5個問題,以及每個問題對應的差異化機會。希望對家政O2O的理性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啟迪。
1.阿姨資源問題
家政O2O少不了阿姨,而“阿姨”這種叫法實際上就體現了家政O2O從業者的傳統思維。用互聯網思維的觀點看,其實不應稱之為阿姨,叫家政服務員可能更為合適。當然,這只是一句無關痛癢的扯淡。
言歸正傳,家政服務人員的資源問題是家政O2O的立命之本。沒有足夠量的家政服務員,家政服務就無從談起。
現在不少創業公司是通過與傳統的中介機構合作來解決人力資源問題。但是,你能與中介機構合作,我也能。這樣就從源頭上陷入了同質化。這就像同一輛出租車同時安裝了兩款打車軟件一樣,競爭不是白熱化能形容的,但家政O2O行業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錢用來補貼、用來燒的。
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其一,可以通過深入三四線城市,通過與社區居委會等機構聯系溝通,挖掘潛在的家政服務員,對其進行上崗培訓。這一招據我了解,已經有家政O2O公司在做。但想一想我國有多少縣城、鄉鎮,你就知道這條路其實還是可以走的。當然,這個需要一定的投入,沒融資的公司可以忽略這一條。
其二,則是目前家政O2O領域未曾嘗試過的,那就是讓家政服務隊伍年輕化,這里提的一個大膽嘗試是,動用大學生兼職資源。可能大家會說,大學生連自己的衣服都懶得洗,他們會做啥家務。實際上你錯了。一來,大學校園里不乏農村來的學生,他們大多從十幾歲就幫家里做家務。二來,大學生有很強的快速學習能力,簡單培訓一下,便是可以的。三來,大學生群體往往距離周邊住宅區較近,只要設定好可提供服務的時間段(避開上課時間,以周末為主),不失為一種嘗試。
其三,同樣是少有嘗試的一種策略,那就是共享家政服務。在共享經濟時代,閑暇時間和家政服務能力同樣是可以被共享的。那么,只需找出一套行之可行的家政O2O共享機制,既可以延續目前的小時工收費模式,也可以是彼此之間免費的家政服務共享(比如,小劉家里玻璃臟了,但是小劉做的了一手好菜。而小張正愁著沒人給他做飯,小張擅長擦玻璃,有專門的擦玻璃的工具),如此,二者通過平臺就可以達成家政服務的互換,是為共享經濟的模式。
2.用戶體驗問題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這里就以筆者請過的家政保潔體驗為例,來說一下。當時筆者是在網上找的首單立減40元,只需自己花10塊錢的家政服務。大姐沒帶鞋套、沒有穿工裝,沒有戴胸牌,沒有拿工具,徒手就來了。這讓我在貓眼里實在不知道她是不是上門的那位大姐,因為APP上并沒有給出大姐的照片。這種體驗好不好,大家心里都有數了。
然后就是,大姐在幫忙清理吊頂時,不僅沒有帶工具,而且也沒有提醒我把家里的東西用布蒙一下,我又是個邋遢人。這直接讓我在阿姨走后不得不花了一個小時收拾戰場。
實際上,用戶體驗方面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不再贅述。只想說一點,用戶體驗問題實際上是服務是否有標準、是否有規范,如果有,則是是否能落到實處的問題。當然,關于用戶體驗的重要性,想必各位創業的哥們無一不知。在這里也不多說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