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960個家政公司“忙年” 鐘點工數量較往年大增 |
|
|
|
|
|

昨日,記者來到一家家政服務社,三臺預訂電話一上午鈴聲不斷,訂單最晚已經排到了臘月二十九。
島城一些家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雖忙,但不像往年那么手忙腳亂。今年忙年,是“忙而不亂”。家政市場趨于成熟
家政行業從興起至今已十幾年的時間。
剛興起時,由于企業少,常常出現高峰、訂不上人等情況。近幾年,由于許多投資者看到了這塊“蛋糕”,尤其是月嫂、育嬰師等相對專業和高級的家政服務的供不應求,市場上的家政服務企業日益增多。根據市工商局數字顯示,島城具有家政經營范圍的企業已由18年前的愛心大姐服務社一家成長到現在的960余家。
相關扶持政策也起到推動作用。失業人員的免費技能培訓、“員工制”的補貼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的出現等等,加大了從業者的信心。
“盤子”大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多了,從而緩解了年前家政“找不到人”的局面。
按往年經驗,年前四十天,家政行業就邁入了年末高峰。但記者從愛心大姐、天虹、興宏信等幾家服務社了解到,今年忙年的時間比去年晚,也像往年那么緊張忙碌。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往年臨近年根,因為忙不過來,訂單還得往外推,但是今年估計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家政企業“忙年”有對策
多年的從業經驗,也讓各個家政公司總結出了應對的方法。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家政公司從月初開始,就通過招收臨時工進行職業培訓的形式,儲備家政服務員。如今,通過培訓的人員已經充實到忙年的隊伍中了,這大大緩解了忙年的工作壓力。
而劉大姐家政公司的杜潔則給記者展示了公司的網絡后臺。可以看到,通過網絡、微信宣傳和接單,已成為該公司主要的經營手段,公司也因此獲得了傳播和客戶群。
此外,每年過年都“有價無市”的居家保姆,愛心大姐服務社也進行了“替班保姆”的儲備應對。相關負責人劉愛榮告訴記者,已經有幾位保姆主動告訴服務社,可以從事春節期間的替班工作。而月嫂,服務社規定其只是初一休息一天,從而緩解雇主的壓力。
今年來應征鐘點工的人也特別多。記者了解到,節前的家政鐘點工對于從業人員極具吸引力。劉愛榮告訴記者,服務社的大姐年前這段時間每天能掙近500元錢,估計工作到年根,就可以收入近兩萬元。而臨時工一天也能輕松掙300元。可能看到了這個“來錢快”的方式,幾家公司都表示,今年來應征鐘點工的人比往年多不少。
“雖然小年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波返鄉過年的高峰,但儲備的人員可以應對余下的工作。”興宏信家政公司經理申恒秀告訴記者。
家政服務“超市式”選購
今年10月,青島(市北)家庭服務就業創業廣場成立,如今已有愛心大姐服務社、泉林月嫂家政、百樂邦家政等33家家庭服務企業入駐。廣場致力于發揮行業的聚集效應,通過廣場的統一管理、宣傳、推廣,實現家庭服務企業和服務需求的無縫對接,將廣場打造成滿足居民服務需求的一站式綜合型家庭服務平臺。
市北區人社局單文釗告訴記者,市場的建立,就是要打破過去家政市場單打獨斗的局面,給市民一個對比選擇的場所。在這里,市民不但可以貨比三家,還可以實現跨公司的打包服務,通過網絡、電話等下單,由廣場統一配單,將服務最大化。
據介紹,忙年的這段時間,訂單也激增,如今一天的量就等于過去一兩周的量。廣場配套了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就業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將失業人員的培訓和就業放在市場,每天有上百人在此培訓。這樣面對市場供應不足乃至出現“用工荒”的時候,這些經過培訓的失業人員能立刻對接需求,投入到家政工作中。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一種新事物,業內也在觀察廣場的發展潛力。但總的來說,市場發生了變化,讓家政行業開始邁向優勝劣汰的下一步。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張 晉 劉麗娜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