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要漲工資,真好,我一直想換套好點的商品房。” “生意還不錯,希望能多賺點錢,買輛私家車。” “要是能盡快用上沼氣和自來水,再把路給整整就好了。” …… 對幸福生活,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期盼。2005年,這些期盼有多少變成了現實?這些現實又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全新生活?
一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2月22日,恩施市盛家壩鄉下云壩村甘蘭軒家,庭院潔凈,花木成行,在明亮的廚房里,她一邊用氣飯煲煮飯一邊感慨:“沼氣把我們從煙熏火燎的日子中解放出來了。” 今年,全州建成8萬多口沼氣池。到目前,全州四成以上適宜地區農戶用上了潔凈、環保的新能源。捷訊入耳,欣喜上眉。 一點即燃的沼氣,一路通達的大道,一擰便出的潔凈水,一撥就通的電話……來自農村的變化,無疑為2005年的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2月5日,走在剛鋪設完畢的鶴峰口村級油路上,恩施市沙地鄉黨委書記李敏按捺不住激動和自豪:隨著這最后5公里油路完工,沙地鄉成為全州首個實現鄉村油路“村村通”的鄉鎮。至此,全州通油路的村達675個; 恩施市太陽河鄉映馬池村楊永清,一個輕度殘疾廢的花甲老人,在解決吃水問題后,直呼“共產黨萬歲”。上年結束的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讓40萬農村人口告別了飲水難,今年實施的飲水安全工程又讓3萬群眾喝上了安全水; 身在深山老林,卻能和遠在浙江打工的兒子說上話。宣恩縣曉關鄉大巖壩村年逾古稀的老農段學吉,第一次握著話筒時,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11月16日,隨著中國電信大巖壩基站建成開通,全州通電話的村比率從上年的45%躍升為98%; 與電訊銀線同時接通的還有邊遠山區農民的健康福音。截至12月29日,全州新建邊遠村衛生室247個,維修整頓合格村衛生室1481個。一條來自咸豐的消息更振奮人心,這個縣建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服務半徑最遠不超過3公里。
二
“酒壚博塞雜歌呼,夜夜長如正月半。” 暮色降臨,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亮了起來,工作了一天的人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可以去各種演藝吧聽歌看舞,也可以到卡拉OK廳吼幾噪子;可以到健身房去出一身汗,也可以到休閑會所放松放松。 一項網上調查表明:電腦、小轎車是大多數人心中時尚生活的標志。在我州城鎮,電腦普及率今年達到每百戶21.1臺,小轎車每百戶2.1輛。生活質量的提高,帶來觀念的變化,在幾年前還被視為“另類”和遙不可及的時尚,開始浸潤山里人的生活,就連衣著服飾的變遷,也秀出了亮麗新景。 傍晚,串串紅燈籠似的燈柱把州城清和園(原民族風情苑)西廣場裝扮得喜氣洋洋。一位姓劉的大媽跳完健美操,又要到親水走廊去逛一圈:“我是去年跟著兒子從咸豐縣城來恩施的,剛來不習慣,整天抱著電視看。自從廣場修起后,周圍的老年人都到這里玩,跳跳舞,聊聊天,生活得挺充實的。” 廣場帶給人們全新的文化生活,全州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的廣場有15個,成為人們休閑、鍛煉和娛樂的好去處。在清和園,記者看到,風雨橋還在進行裝飾裝修,不少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趕來觀看了。 返途中,記者乘坐的出租車在紅江橋上略有些阻塞,司機安慰起乘客來:“不要緊,施州大橋已經動工了,鳳凰山隧道也要打通了,今后這里不會再堵了。”
三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 任何時候,困難群體都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援助。 12月16日,本報刊發了百歲老人黃炳香的照片,她仍然精神矍鑠。就在前一個月,記者隨幾位州、市領導采訪,路過恩施市崔家壩鎮,一行人專程到福利院探望了老人,她笑瞇瞇地和我們合影說:“我真幸運,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人像親人一樣照顧我。” 今年,州委、州政府對城鄉困難群體的關注進一步加強。1至11月,全州發放城市低保、農村特困戶救助和城鄉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資金3600多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3萬人。歷時3年精心打造的“福星工程”,已在全州建起了112所農村福利院,集中供養9769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2%。 處處都有和煦春風。 鶴峰縣容美鎮中壩社區熊姓父女,幸福地搬進了帶有衛生間和廚房的新居。是縣政府撥了2000元專款,縣城一家政公司無償為其修建了兩間瓦房,讓他們結束了多年蝸居一間窩棚的生活。 今年9月,州委書記湯濤到利川市都亭辦事處看望特困戶劉冬芝,看到潮濕漏雨的住房,當即指出:“通過廉租房建設,解決城區特困群眾的住房困難,一定要讓他們吃好,穿暖,住安穩!”目前,各縣市廉租房建設均已啟動,全州已有108戶住房特困戶住上了廉租房。
四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