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陽泉:叩開“銀發經濟”的大門 
樂在其中

志愿者在為老人們包可口的餃子

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

唱一唱咱們的新生活

免費配備的老年人手機

最美不過夕陽紅

盂縣仙人鄉垴上村日照中心外貌
陽泉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形成,在滿足日益增長養老服務需求的同時,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緩解由于經濟下行帶來的社會壓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梳理2015年陽泉市招商引資的項目,兩個項目可圈可點。今年4月份,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煙臺金翰福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的陽泉市養老公寓項目、中旭鑫源敬老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3.65億元的陽泉市智慧生態醫養敬老工程項目先后成功簽約。
兩個10億元以上的養老項目,幾乎同時落戶山城,看似偶然,其實并非如此。在項目負責人看來,作為一個傳統的老工業基地,陽泉獨特的區位優勢、自然稟賦、產業政策、產業基礎,為養老這一新的朝陽產業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2013年以來,陽泉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相關政策,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基本目標,以全面、多樣、高質量滿足老年人需求為根本宗旨,堅持政策推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統籌規劃、社會支持的總體思路,積極探索創新,加快形成多樣化、多元化、多業態的養老服務業發展格局。
到2015年9月底,陽泉全市戶籍總人口1320804人,其中60周歲以上人口 232546 人,占總人口的17.61%。2014年,陽泉市成為我省唯一入選《中國養老城市排行榜50強》的城市,排名39位。
養老服務 政策發力
平定縣鎖簧鎮前梨林頭村張壽山老人現在覺得:“現在的生活真的是衣食無憂”。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政府發的“一卡通”比親兒子還好。農村信用社窗口,張大爺“一卡通”交給了營業員,這半年的510元養老金就到了手里,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從2014年7月1日起,陽泉市再次提高了涉及125578個60周歲及以上人員的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至85元。此次提標是繼2013年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70元后的第二次提標。
陽泉市政府對五保對象實施“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政策,采用集中、分散兩種方式,有效保障了全市五保對象的養老。今年1月1日,陽泉市財政再次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對象補助標準,將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對象補助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200元和100元,提標后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補助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6400元和3400元,在全省領先;城市“三無”對象除安排在市福利院以外,還享受城市低保A類對象標準。
據統計,陽泉全市每年用于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三無人員供養的經費和90歲以上老年人的高齡津貼支出合計在3000萬元以上。各縣區政府對養老設施建設、養老服務的財政支出,也逐年有所增加。在提高老年人基礎養老金、津貼補助金、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保證基本老有所養的同時,政府大力構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模式,以滿足不同類型的老年人養老需求。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啟,陽泉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養老服務業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2013年5月,陽泉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開放養老服務業市場,積極吸引民間資本,以多類主體、多種模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以及財政支持、優先規劃、土地供應、稅費減免、人才培養等。市衛生局、陽泉市民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市政府還將出臺《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創新養老模式、加強政策保障、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了以“機構養老為支撐,社區養老為依托,居家養老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
設施建設 步伐加快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