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十三五”規劃建議最受百姓關注的話題之一。未來五年,哪些行業收入可能率先翻番?哪些職業最有“錢途”?規劃建議透露了哪些增收新領域?記者近 日采訪多名業內權威 專家。 和互聯網、信息越靠近收入越多 【建議摘編】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畢業四年的小蘇,在某大型互聯網公司上海分公司任開發蘋果iOS系統應用高級研發工程師,年薪35萬元。30歲的小張在深圳某金融機構從事數據挖掘工程師,年薪25萬元左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十三五”期間,和互聯網、信息靠得越近的職業,收入翻番的概率越大。 看準網創始人、前智聯招聘CEO趙鵬:互聯網曾經只是一個行業,現在變成了每個公司必備的技能,計算機軟件類人才需求更大,薪水將繼續走高、特別是大數據工程師、移動開發人才等等,市場更為緊俏,資深人士收入提升得會更快。 “兩棲類”跨界人才水漲船高 【建議摘編】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 31歲的江蘇青年小程,從銀行跳槽任上海某P2P公司風控經理,月薪3.5萬元。11日,國內某養豬行業網站在北京招聘網絡營銷經理,要求本科畢業3至5年,月薪二三萬元。 趙鵬:“互聯網+”時代,“兩棲類”跨界人才很難找,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比如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既懂互聯網又懂金融的人才就非常“吃香”。另外,既掌握本行業規律同時又能把握社交網絡特點的跨界營銷人員也是“熱門”人才。 智能硬件行業收入持續走高 【建議摘編】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壯大。 和傳統計算機行業不同,在北京中關村某科技公司做智能穿戴設備的硬件電路工程師小潘,不僅要在辦公室里寫代碼,還要不時飛到蘇州、深圳等地和生產廠商就產品設計進行溝通。因能力出眾,工作僅2年,他的月收入已到了3萬元。 趙鵬:發展趨勢決定了智能硬件行業收入會持續走高。從小米手環到蘋果手表,再到血糖儀、電子門控等智能家電,智能硬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相關人才培養的速度暫時還落后于產業發展,因此從事智能硬件設計、開發的技術人員未來幾年都會是“香餑餑”。 高收入職業農民越來越多 【建議摘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山東高唐縣琉璃寺鎮后關村村民王長印近日正在為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而忙碌。作為當地的種糧大戶,他已流轉了600畝土地,一年種玉米和小麥兩季。“種糧收入一二十萬元,加上收儲周邊的農作物秸稈,今年預計能賺三十多萬元。”王長印說。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經營將使農村崛起更多“體面農民”。“十三五”期間,中國繼續重視農業基礎作用的趨勢不會變,農業領域的變化更為深刻、廣泛,屆時高收入職業農民將越來越多。 養老育兒有較大供給缺口 【建議摘編】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來自河南信陽的劉愛群在北京某家政公司擔任月嫂已經7年多,每月工作26天就能拿到1.1萬元。不僅戶主管吃管住,節假日還得給她雙倍工資。而她女兒在老家超市當售貨員,月收入僅1000多元。 專家表示,隨著老齡化社會和二胎生育高峰的到來,養老、育兒等高端服務業未來幾年都將存在較大供給缺口,看護員、月嫂、育兒嫂等服務員工資還將持續高位。(據新華社)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