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海婭 “寧波保姆市場負責人,寧波成功育嬰培訓學校校長。”—今天,人們這樣介紹尤海婭。如果時間允許,還要加上更多的頭銜。每一個頭銜代表著一段經歷、一段故事。故事的開頭還得追溯到她被叫做“小尤老師”的歲月講起。 尤海婭在師范畢業后,順理成章進入機關幼兒園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她,將青春十年奉獻給教育事業。在教育、授課的過程中,她逐漸認識到,嬰兒出生后的36個月是成長的關鍵。幼兒園雖承擔著幼兒的教育責任,卻只能接收3歲以上孩子。家長往往忽視孩子0到3歲這一個重要時期。“如果每一個孩子在出生的那天起能受到個性化養育,那該多好啊。”這個念頭如同一粒種子墜入心間生根發芽,一個夢想隨之萌生。她希望未來,孩子們都應該受到個性化的早教指導方案。這個夢想被她叫做“十年成功夢想計劃”。 啟動“十年成功夢想”計劃 2005年教育改革,國家對技能型人才提出很大的需求。教育部以就業為導向,做出很多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決策。幼兒園被改制,這一切的變化似乎在向尤海婭發出一個信號,啟動夢想計劃的時機到了! 她看到很多家庭把剛出生的孩子直接托管給保姆,便放心工作。而她深知:“只有優雅的保姆才能養出優雅的孩子。”創辦一所育嬰培訓學校,為社會輸出專業、高素質的育嬰保姆正符合社會的需要和她最初的夢想。于是,她瞞著家人辭去了事業編制的幼師工作,創辦浙江省第一家育嬰培訓學校,開設0~3歲育嬰生活照料、保健護理等方面的培訓課程。今天,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沒有人教過我怎么創業。當念頭要付諸于實踐的時候,我按照當時的政策要求一個一個腳踏實地完成。”身邊的朋友責備她太冒險,有時她也自問“我做這種決定會不會太傻了”。但是更多的希望是想借此檢驗自己是否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歷經艱辛,夢想照進現實 2005年,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育嬰”是一個極其陌生的概念。“招生太難了,我打電話過去,很多人一聽到保姆培訓育嬰師就掛掉電話,認為保姆根本不需要培訓!”開拓市場,對尤海婭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她深知要想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唯有堅持才能見到曙光。第一期學員讓尤海婭足足等了3個月,一切付出都值得。這一期學員大多是育嬰行業的創業者,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個班級上,都是為了學習更專業的育嬰知識。在這其中,有一家三口都是做育嬰的,有對未來職業有著規劃的幼兒園老師,還有一個80后的父親……尤海婭說:“我們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是他們讓我覺得自己并不孤軍奮戰。” 開啟家政服務新模式 2015年是成功育嬰職業培訓學校已走過的第十個年頭,至今已經向社會輸出育嬰人才超過一萬人。今年10月,尤海婭帶領成功育嬰職業培訓學校與81890多家精品家政公司合作,共同創辦寧波首家保姆市場,開啟了“保姆培訓+保姆市場”專業家政服務平臺的新模式。尤海婭說:“一半是培訓,一半是就業。學員經過企業的內訓和實習,再推向市場,實現就業。而另一方面,雇主也能通過平臺找到滿意的保姆。” 與下一個“十年”有個約定 尤海婭與夢想的十年之約已經實現,細數起心底的片段,一切回憶溫暖又美好。下一個十年,尤海婭給自己定下兩個目標。首先她希望“保姆市場”能真正被市民信賴,培訓出來的保姆為家政企業、雇主爭搶的香饃饃。在這些年培訓的過程中,她感受到僅憑短期的職業技能教育培養保姆是遠遠不夠的。她說:“我希望各級部門能不斷地對育嬰行業重視起來,未來能有一個職業類機構,從職高教育入口,能真真正正地打造成保姆學院。”目前,很多寧波市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園區請求尤海婭將項目到當地落地。這也是她第二個目標,她期待著“保姆培訓+保姆市場”像萬達一樣去成功復制。 通訊員 楊雪 何重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