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二孩政策的逐步放開,市場對家政人員的需求大增,家政服務人員薪酬也水漲船高,然而家政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也愈演愈烈。
市民王女士最近為了找家政服務人員的事傷透了腦筋,她開出每月3000元的薪水、每周休息一天的條件,以照顧家中的失能老人。可兩個多星期過去,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她說,家里已經換了好幾位阿姨,每年的薪水也都有提高,但仍然很難找到讓人滿意的家政服務員。“只要有人愿意來,也只能將就著用了。”王女士有點無奈。
記者昨日從市區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現在家政人員的薪水也水漲船高。據一些家政公司透露,現在家政服務市場的行情是住家保姆在每月3000元左右,照看孩子的育嬰師每月4500-5000元,最貴的是月嫂,每月在8000元左右。即便是這樣的薪資待遇,想找到好的家政人員依舊困難。市母嬰護理協會會長、市婦聯巾幗服務中心主任張瑞珍說,月嫂是目前市場上最緊俏的家政人員。她表示,隨著單獨二孩等政策的實施,生小孩的家庭多了。而與之相矛盾的是,雖然她們單位每年培訓幾百名月嫂,但真正投入到這個行業的人有限,導致現有的月嫂基本上還不太能滿足市場需求,這就造成了價格往上走的大趨勢。
不過,今年出現一個特別的現象,70后月嫂開始多起來了。張瑞珍希望這些70后月嫂能夠堅持做下去,以緩解目前月嫂市場供求緊張的局面。
除了月嫂的緊缺,養老護理員的缺口也不小。照顧老人的工作比較辛苦,即使開出每月3000元以上的薪酬也很難找到可以長期穩定工作的家政員。特別是一些家庭急需的服務失能老人的家政員,即便有雇主愿意每月出四五千元的價格,也很難尋找到合適的養老護理人員。
市區某民辦養老院院長趙慧表示,目前市場上的護理員相對而言文化程度低、歲數偏大,而由于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護理專業的學生大都不想從事這個工作,希望社會上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這個有市場潛力的行業。
“目前我市老齡化現象嚴重,養老護理市場的供需不平衡將長期存在。”市家庭服務業協會負責人呂哲表示,現在條件好、服務好的養老機構收費較高,而收費便宜的養老機構條件相對較差,老人又不愿意住。居家保姆價格貴,工薪階層也很難承受。要想解決這些矛盾,政府可以在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方面多做做文章。比如,在社區搞一個養老護理所,以居家的形式,既有日間照料,也有失能的陪護等等,這樣多元化的養老形式融合在一起,以適應養老市場的需求。
(沈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