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記者 鄭瑋
“這兩天,家里人還跟我商量要不要繼續干這行,做得太憋屈了。”
10月24日上午,從隨州農村到武漢務工的樊小鳳向長江商報記者抱怨,因為雇主的刻意挑刺,自己做保潔工作時,經常超時晚歸,家人已經不止一次勸她換工作了。不過,在“金九銀十”的需求旺季下,樊小鳳還是準備再接幾單看看。樊小鳳表示,因為丈夫在武漢上班,自己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想利用閑時找份工作,最終選擇了從事鐘點工和保潔工作,“最不能接受的是,有的時候員工去保潔,雇主都不給上廁所”。
近年來,家政工被侵權案件、受傷無法索賠的事件屢有發生,與樊小鳳類似的經歷正成為家政從業人員跨不過去的心理“坎兒”。武漢市家政服務業協會秘書長姜蘭英認為,除開社會對家政職業的認可度低,目前家政服務還面臨著諸多困境,如行業規范不一、勞動保障不足、稅收政策單一和資金扶持不集中等,這些成為家政服務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導致整個家政行業仍處于割據混戰的時代。
護工李珍--
“奇葩”雇主不允許用衛生間
10月16日,湖北木蘭花職業培訓學校內,20多位家政工正在集中學習培訓,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這些家政工不但精通各種家務活、燒各地菜品,還會熱心地把自己積累多年的生活經驗分享出去。
來自襄陽農村一臉淳樸的李珍(化名)講起居家常識如數家珍,“花卉養護要講究澆花六法,殘茶用來澆花,既能保持土質水分,又能給植物增添氮等養料。但應視花盆濕度情況,定期地有分寸地澆,而不能隨倒殘茶隨澆。”隨即就給記者講了居家的一些小竅門。
李珍已有5年家政經驗。這些年最讓李珍“受傷”的是2013年臘月的一件事。當時中介派單后,李珍立馬趕到雇主家里著手保潔,按約定從天花板打掃到桌椅擦拭,再到地面清潔,臨近工作結束時,雇主認為其清潔不夠細致,讓李珍按照要求,又重新打掃了一遍。而就在清潔的中途,李珍想借用廁所,卻被雇主果斷拒絕,“也沒說什么原因,就是堅決不讓上廁所。”最后無奈,李珍只能下樓找公共廁所。
“可能是雇主有潔癖吧。”李珍無奈地這樣解釋。
李珍認為,即使是家政人員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有基本的人格尊嚴,不應該低人一等,就算對方有潔癖,自己也會認真做好事后的衛生工作,“說到底,還是把我們當作‘仆人’了”。
而在木蘭花家政公司里,李珍算是最有耐心、最會包容的,公司常常會派她攻克家政“刁難戶”。有一次,一位小兒麻痹癥患者在公司連續換了三位保姆,但都不滿意,公司的員工誰也不愿意頂班,李珍偏不信邪主動請纓。
到雇主家后,她發現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這位雇主都喜歡跟在身后,亦步亦趨,包括掃帚上有一點小絲絨都會拿放大鏡看,根據之前的經驗,李珍比較理解該人群的封閉心理,還是耐著性子,慢慢適應他的要求。
“適當的耐心是必須的,但是一些無理的要求就是有些挑刺了,任何一個職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底線和標準。”在陪同這位這個雇主看病、洗衣服、購物等活動中,李珍發現,該雇主都存在同樣的問題,本來一個月的單子,她干了半個月之后,也選擇取消了。
護工劉春娥——
老人能下床走動了自己感到最欣慰
50歲的武漢人劉春娥認為,雇主眾口難調是一方面,而家政行業不能職業化,也讓很多人歸屬感不強,自然留不住人。
劉春娥介紹,自己原本在司門口做服裝生意,隨著年齡增加,只能逐漸放棄生意,轉為時間更為靈活的養老護理上,但是,盡管從事該工作一年多, 她從來不敢主動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工作,“周圍人都不待見做家政的,拉不下面子跟他們說喲”。
剛開始做養老護理的時候,家里人也一片反對聲音,“兒子覺得,隨便做點小買賣也比替老人擦身子之類的事情強,家里人也沒想讓我賺多少錢。”可是劉春娥還是閑不住,經常往養老院周圍找訂單。
不過,如今讓劉春娥苦惱的并不只有這些。
去年年底,劉春娥接到一個單子,去照顧一位腿腳不便利的老人,進行全天候的護理,包括擦洗身體,身體按摩恢復、照顧老人的飲食和起居等,經過劉春娥的精心陪護,原本不能下床的老人最后也能下床走動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