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領新房鑰匙。
圖文/實習生姜芳
10月23日,在丹寨縣千戶扶貧生態移民集中發放鑰匙儀式上,該縣1043戶領取了自家的鑰匙,這表明這千戶邊遠山區群眾,從此告別了山高路陡、條件艱苦的貧瘠之地,實現做了許久的“進城夢”。
30年,進城居住夢終實現
“大家好,我叫岑如洲,今年59歲,排調鎮高峰村3組角牛自然寨人,現居住在東湖移民安置小區高峰3號樓1單元2層4號房。”儀式上,高峰村移民代表岑如洲向大家介紹,“我買的這套移民房面積50平方米,共計7.4萬元。但國家有移民搬遷政策,補助了我家2.8萬元,加上整村搬遷的9000元優惠,我僅花了3.7萬元,就輕松地買下了這套房,實現了我做了30年的進城居住夢想。”
岑如洲說,1984年,28歲的他懷揣著進城居住的夢想,來到縣城做生意,但由于個人經濟、家庭、政策等原因,夢還沒開始就已經破滅,只得回高峰村。一轉眼30年過去了,就在認為自己進城居住的夢想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時候,去年3月,丹寨縣領導前往高峰村調研,并向村民們講解了生態移民的優惠政策,岑如洲聽后暗地里盤算一番,僅花4萬元不到就可以買到一套縣城里的房子,十分劃算,還方便了在縣城上學的一雙兒女,這讓深藏在心底多年的夢想再次點燃。
“我心動了,就趕緊報名。”岑如洲說,去年6月2日,他交了購房款,之后又花費15000元進行了簡單裝修,8月21日舉家搬進了新房。
“現大女兒在丹寨縣民族中學讀高二,從家到學校走路不過5分鐘,非常方便。小兒子也在丹寨縣金鐘一小上學。我在宏銘家政公司搞會計,工資每月1200元。”岑如洲說,今年5月,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幫助支持下,他和一起移民的13位殘疾人成立了丹寨縣宏峰殘疾人食品專業合作社,有了自己的事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新樓用村名命名
56歲的于富芝,家住丹寨縣排調鎮羊烏村,早年喪夫,獨自一人把兩兒一女撫養長大,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現在子女們都成了家,但為了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留下于富芝在丹寨現縣城租房子照顧4個孫兒。
“他們(子女)現在也還在外省打工,不能回來領鑰匙,我就來了。”于富芝說,他們家一共在這里買了兩套房子。她打算不久后就搬進來住,“希望能趕在過年前裝修好,子女們也都會回來,一家人就能在新房子里過個團圓年了。”
“我是這批搬遷群眾中第一個住進來的。”排曬樓一層一號的居民王文平說,自己原是排調鎮排曬村村民,今年9月大女兒升入高中,學校就在移民房的對面,僅相隔一條馬路。于是在對房子簡單裝修之后,他們一家就搬過來了。
“在農村,小孩們上小學要步行兩個小時才到學校,一天一個來回,十分辛苦,我女兒就是這樣念的小學。”王文平說,后來女兒來到縣城上初中,小兒子也將上小學,他便與妻子商量在城里租間小房子,順便找個活干,同時也照顧孩子們。去年聽說移民搬遷的政策后,就毫不猶豫報了名,并第一個搬了進來。現在,王文平每天在外跑車,妻子在超市里上班,兩人一個月的收入有5000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也稱得上是有滋有味。
與王文平同村的王玉金,十多天前也搬了過來。據了解,移民房都是按照村子名字命名的,就像王文平來自排曬村,他所居住的樓就叫排曬樓,而整棟樓居住的都是他們村的村民。“大家一起搬到這里,周圍還是熟悉的人,有事情也有照應,沒有不方便的地方。”王玉金說。
2355戶住上生態房
千戶扶貧生態移民集中發放鑰匙儀式上,為鼓勵廣大群眾踴躍參與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丹寨縣政府現場為積極鄉鎮和村寨頒發了扶貧生態移民搬遷榮譽稱號,其中表彰紅旗鄉鎮2個,先進鄉鎮2個,紅旗村3個,先進村寨8個。
據了解,丹寨縣已投入扶貧生態移民資金4.6億元,動工修建了移民集中安置社區和安置點6個,新建各類移民安置房5000套,逐步完善了移民安置小區道路、管網、環衛設施、供水、供電、綠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同時,根據整村整組搬遷政策,按照每戶人均0.7萬元補助,最高補助按5人計算,農戶可獲住房補助3.5萬元,減去相應整村整組搬遷房價(0.4萬元、0.7萬元、0.9萬元)優惠,這樣通過統籌城鄉保障性住房,搬遷戶自籌2至3萬元左右就可以實現進城安居的夢想。截至目前,全縣移民2355戶10597人,兌現補助資金4242萬元。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