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星期二 多云間陰
今天清早我再次趕往聯系扶貧點良田鎮東邊嶺村。
車行至廖家灣,從107國道西轉,便駛入了盤山公路,雖然山路蜿蜒癲簸,但路旁秋景宜人,遠處層層梯田稻浪翻金,讓人賞心悅目。差不多個把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半山腰的東邊嶺村。站在馬路旁環視四周,這里山高林密坑深,放眼望去,隔河相對的山腰處屋舍儼然,清晰可辨。“全村11個組856人,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散落在各個山窩窩里。對面是漁網村,我們跟那邊的人還真是隔山能對話,見面得半天呢。”見面后,村支書黃福瑞跟我介紹村里情況。
與村支書黃福瑞一道,我們首先驅車前往較遠的3組。通向3組的簡易公路,沙石路基,水毀嚴重,路面狹窄,彎急坡陡,一路癲簸,似乎五臟六腑都要移位。越野車的底盤多次銼在路中石頭上,發出“砰砰”巨響。看來,山里的村民要脫貧,通組公路實在是要修得緊了。
來到3組聯系戶黃澤飛家。坐在他家門口,跟他扯起家常來,了解到他因為患了甲狀腺癌,術后還需經常到醫院復查拿藥,致使家庭貧困。我叮囑部里、鎮里隨行人員,協調好醫藥費和大病救助的事情。得知小伙子雖然患病,但一直自強自立,堅持在郴州打工養家,我很感動。鼓勵他把身體養好,也計劃到時幫助他及妻子聯系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走訪完黃澤飛家,沿著陡峭的山路,我們來到6組黃小芹家,這里只有十來平米的住房。黃小芹告訴我們她丈夫不久前病逝,兩個孩子在郴州讀書,婆婆80多歲,年邁體弱,她原來在郴州家政公司工作,但丈夫病逝脫不開身。我跟一起來的良田鎮鎮長廖立宏商量,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讓老人住到福利院去,以便黃小芹外出務工賺錢養家。
隨后,我們步行來到8組聯系戶段偉發家。段偉發兄弟兩家一起共住一棟老土磚房。房子雖舊,但干凈整潔,農具也擺放很整齊,一看就知道是勤快人。狹小的飯廳墻上,貼滿了孩子上學得回來的獎狀。他家最大的困難是三個孩子都在上學,每月僅孩子們的開銷就要七八百塊。“教育改變人生”。對于偏僻落后的山村,讀書是斬斷窮根的根本途徑。我叮囑同行的駐村工作隊隊長廖飛雄,要他組織人員對村里讀書孩子摸個底,建立一個村級教育基金,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讀得起書,考上大學的要予以重點扶持。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每一個適齡的孩子都能上學。
村里的居民點分布間隔較遠,從段偉發家出來,已是上午11點多鐘。在村部會議室,我組織東邊嶺村的村民代表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座談會上,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語,談了村里面臨的困難,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不少發展經濟、發家致富的好點子。“2組急需修好通組公路,不然莫說發展產業,連現有的一些農產品都賣不出去!”“6組的水渠要抓緊維修,不然幾十畝稻田無水源保障,養禾花魚那是空話。”“村里要加大飲水工程建設力度,在居民集中點實現集中供水”“我現在搞高山養牛,想帶動附近村民一起搞,可惜資金不足”……
座談會上,我鼓勵他們立足實際,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力量脫貧致富。同時幫助他們厘清當前扶貧要做的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圍繞改善生活生產條件,把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二是圍繞生產發展,成立產業引導基金和專業合作社,推動金朵高山菊、禾花魚、高山養牛和生姜種植等產業發展;三是做好村莊規劃,充分整合全村土地資源,讓村莊布局更合理、村容更美麗;四是圍繞民生民本,把生病、低保、讀書底子摸清,特別要抓緊建立村級教育基金,搞好社會救助工作。
感悟:聯想近日到五蓋山等貧困村的走訪情況,感覺山區群眾扶貧之路任重道遠,他們貧困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人生病,二是交通閉塞,三是觀念落后。因病致貧,要靠政策幫扶,加強人文關懷;思想保守,必須擴大開放,加強學習;只要思想觀念新了,窮山惡水也能變成“金山銀水”。山區扶貧既要注意修馬路,解決交通落后面貌,更要注重開發人們的思想,理順發展的思路。村支部要發揮主心骨作用,帶領村民,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做好山水文章,搞好產業開發,群眾的生活就一定會好起來、富起來。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