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本地生活類O2O有兩個繞不過去的問題,一是怎么將商品信息化,二是怎么與線下商家實現流程對接(不管是呼叫中心還是App等任何方式)。這一問題放到家政O2O同樣適用,于是包括小跑生活、阿姨來了等創業公司都選擇由服務B端起步。云家政與曾經上過我們開放日的享悅·服務云類似,先面向B端推免費CRM,待條件成熟后再轉向C端。只是云家政的動作似乎更快一步,其C端網站和App(目前僅支持小時工服務)已于今年7月份上線。
與E家潔的類打車應用模式很不一樣(家政阿姨人手一個App),云家政并不嘗試繞過線下中介,而是旨在為家政公司帶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業務增量——從這個角度說,云家政可以認為是家政版的去哪兒,差別只在不為線上中介導流。

在B端,云家政為家政公司提供身份證識別器和一套CRM系統,一方面方便對家政人員信息采集,另一方面使得商家與平臺、商家與商家之間的信息系統可以對接。由于上海市推行家政服務人員數據庫工程,云家政得以依靠政府公益創業基金和創始人籌資度過沒有盈利的前3年(09年進入家政領域,12年才開始試運營C端)。
在C端,云家政將合作商的服務人員信息聚合呈現,提供對服務者的搜索、預約和線上支付,業務涵蓋保潔、育兒、看護、月嫂、保姆等幾大類。最初云家政采用與小跑生活類似的分包模式(將訂單分包給家政公司,再由家政公司向下分發),現在除小時工服務外,均改為用戶和家政服務人員的直接匹配。

由于合作商采用了統一的信息系統,使得數據、訂單的流轉更為高效。舉個例子,某些類別的家政需求存在周期性波動(節假日訂單比較多),但家政公司的服務能力不可能按最大訂單量配置,這就要求訂單能夠在不同公司之家實現流動,也就是所謂的“友店單”。以往這一過程比較繁瑣,現在則以相對簡單的方式實現。反映在前端也意味著服務體驗的提升:如果用戶所選的家政人員因意外不能履約,訂單會很快由其他公司接手并主動與用戶溝通。同時,每個家政服務人員都被獨立建檔,信用數據會伴隨其整個職業生涯。即使家政人員改換公司,用戶也可以追溯到以前的服務歷史和顧客評價。
云家政12年底獲得中路資本百萬美元級投資,從12年試運營至今已簽下500個家政公司的40000名阿姨,服務范圍在上海外環以內。目前累計服務客戶2萬左右(包括系統內交易的線下/友店單),其中線上部分約11000多,系統日均訂單量60到70個。
發展到現在,家政O2O大致有四種主流形式,包括以58、趕集為代表的分類信息模式,以淘寶生活為典型的類淘寶O2O模式以及近年流行起來的E家潔、身邊家政的打車模式和云家政、享悅•服務云、小跑生活這樣的O2O合作模式。在云家政團隊看來,分類信息模式依靠年費或CPC模式收取費用,整合層面較淺,易于業務擴張但是仍未解決服務質量問題;而打車模式試圖繞過中介讓雇主和家政人員直接對接,好處是中間環節較少、訂單響應稍快,但會面臨阿姨獲取成本和教育成本偏高,服務質量不可控且會遭到家政公司抵制;而他們則希望通過協助B端搭建信息系統,將自己線上營銷能力和家政公司的線下服務能力結合。保持可擴展性的同時,也改善線下服務體驗。
云家政創始人薛帥原為華為駐印度、尼泊爾地區業務經理(據說相當于大區經理),回國后曾創辦一家涉外家政店。副總經理孫黎曾在聯想華東區負責品牌和市場,現已全職轉入云家政項目。據孫黎向我們透露,云家政正在與太平洋保險和平安保險交涉,年內會推出行業首個深度定制的家政保險(涵蓋雇主、阿姨、家庭財產等項),并隨后在覆蓋地域和服務種類上展開擴張。
義烏靈鷗家政服務公司:專門提供家政、月子護理、育嬰師、保姆、專業陪護、服侍老人、醫院護理、鐘點工、家庭公司保潔、搬家等服務。 |